刘邦不过是项家一家臣,何以鲸吞天下! “项羽要是杀了刘邦,哪来的汉朝?”——有人

五代十国志 2025-09-28 20:26:16

刘邦不过是项家一家臣,何以鲸吞天下! “项羽要是杀了刘邦,哪来的汉朝?”——有人说项羽是贵族风骨,刘邦是流氓得逞;也有人替刘邦喊冤:“人家那是真本事!” 可您知道吗?刘邦发迹前,可是给项羽当过“小弟”的。项梁起义时,他跟着起兵;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他还当过“砀郡长”。就这么个曾经的“下属”,最后把老东家的江山抢了个干净。 他凭啥? 第一招:给人“确定性”,比画饼管用一万倍 当时有个叫郦食其的老书生,本来瞧不上刘邦的市井气,结果见了他在军营里和士兵蹲地上啃冷馒头,当场就跪了:“我找了大半辈子明主,原来您这儿——规矩比金银金贵!” 更绝的是分利益。韩信灭齐后派人来要“代理齐王”,这时候刘邦正被项羽揍得丢盔弃甲,换作项羽早骂“反了”,可刘邦咬着牙回信:“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代理的?”后来打项羽,韩信带着三十万大军直接堵了楚军后路。 第二招:输得起面子,才赢得到里子 刘邦的脸皮,史书记载就俩字:“极厚”。 彭城之战,他带着五十六万联军偷袭项羽老窝,结果被三万楚军杀得人仰马翻,连爹和老婆都被俘虏。换了项羽,早抹脖子了;刘邦呢?跑的时候嫌马车慢,把自己亲儿子女儿都踹下车(后来还是司机夏侯婴给捡回来的)。 但这人有个本事:输了不钻牛角尖,能弯腰捡机会。他被打散后,半道上遇到韩信的残兵——韩信刚打了败仗,正蔫头耷脑呢,刘邦当场给人升官:“你不是想当大将军吗?现在就上任!”后来韩信帮他平齐地、灭项羽,刘邦真认账:“这天下,有一半是你打下来的。” 第三招:不挑“完美人才”,只挑“能用的人才” 刘邦的团队,放现在看简直是“草台班子”:萧何是县衙小文书,樊哙卖狗肉,灌婴赶大车,韩信更惨——当过乞丐、受过胯下之辱。 可他用人从不看“出身”,只看“能干啥”。陈平早年给项羽当谋士,因为和领导媳妇传绯闻被挤兑走。刘邦听说这人有本事,直接封“护军中尉”管全军监察。有人告状说他收受贿赂,刘邦直接问:“你是不是缺钱?”陈平说:“我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不收点钱谁帮我办事?”刘邦乐了:“你接着干,我信你!”后来陈平的离间计(气死范增)、白登解围,全是救命操作。 还有英布,项羽麾下第一猛将,因为受了委屈转投刘邦。刘邦没查他底细,直接封“淮南王”。后来垓下之围,就是英布从背后捅了项羽一刀。 第四招:自己吃苦,更让跟着的人“尝甜头” 刘邦早年就是街头混混,能吃得了苦:带兵打仗和士兵啃硬馍,守城池和百姓修城墙。但最绝的是,他能让底下人也“跟着沾光”。 彭越原本是个土匪,刘邦和项羽耗着的时候,彭越就在楚军后方打游击,专抢粮道。刘邦也不白用他,封地、爵位、金银,要啥给啥。后来垓下之围,彭越带着几万人堵了项羽的粮道,才让韩信有机会围歼。 反观项羽,手下将领打了胜仗,封赏全看心情;打了败仗,轻则骂娘,重则砍头。时间一长,没人愿意替他拼命。有个叫季布的将领,明明很能打,却总被项羽猜忌,最后直接投了刘邦。 第五招:认死理,但更懂“为目标变通” 刘邦看着圆滑,其实心里有杆秤——他要的是天下,不是争一时面子。 他早年瞧不上读书人,见儒生就把人帽子摘了撒尿。可郦食其骂他“迂腐”,他立刻改了,不仅恭恭敬敬听人家讲课,还拜人家当谋士。后来打项羽缺粮,又是儒生出主意,联合韩信、彭越分地盘,才把项羽困死。 用现在的话说,刘邦是“目标明确,手段灵活”。他要的是天下,不是和项羽比谁更“英雄”;项羽要的是“千古英名”,结果连命都搭进去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刘邦凭啥从“项家臣”变成开国皇帝? 不是他多厉害,是他懂——能容下别人的本事,才是自己的本事;能给别人甜头,才有人愿意跟你拼;能低头等机会,才有机会弯道超车。 历史哪有什么“天选之子”?不过是个普通人,把该做的事做对了而已。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