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夏,老山前线笼罩在湿热的雾气中。位于八里河东山的55号高地,如同越军扎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5-09-28 22:16:08

1986年夏,老山前线笼罩在湿热的雾气中。位于八里河东山的55号高地,如同越军扎在我军阵地前的一颗毒牙——其坚固的屯兵洞可抵御常规炮击,越军568团凭借这个堡垒,屡屡向我方阵地发起挑衅。 “必须拔掉这颗钉子。”兰州军区21军“铁锤子团”的指挥所里,指挥员的目光落在沙盘上的55号高地。经过周密侦察,一个名为“赶羊入圈”的作战方案逐渐成型。 战斗在6月30日拂晓打响。首先发言的是82毫米和100毫米迫击炮群,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55号高地的外围阵地。爆炸声中,隐蔽在草丛、石缝中的越军士兵被迫逃离掩体,沿着交通壕向主阵地的屯兵洞撤退,但他们不知道,这正是“铁锤子团”精心设计的路线。 十几分钟的炮火驱赶后,大多数越军已聚集在主阵地的坚固掩体内。就在他们惊魂未定之际,21军的两门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已悄然进入发射阵地。 这种被战士们称为“铁扫帚”的重型武器,每发炮弹重达41公斤,其威力几乎与152毫米榴弹炮相当,足以摧毁最坚固的野战工事。 “装填,延期引信!” “放!” 随着命令下达,重迫击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炮弹划出弯曲的弹道,越过山棱线,精准地扑向55号高地的主掩体。一声沉闷的巨响后,坚固的屯兵洞被直接命中,160毫米炮弹穿透掩体顶部,在内部轰然爆炸。 战后观察确认,这精准的一击造成了约40名越军伤亡,大部分敌人都被炸得支离破碎,其中包括一名营级军官。曾经嚣张的568团遭受重创,整个高地陷入死寂。 这场干净利落的拔点战斗,不仅展现了我军炮兵的精准火力,更体现了高超的战术智慧。 “赶羊入圈”的战术设计,让不同口径的火炮形成了完美的协同:中小口径迫击炮负责驱赶,重型迫击炮完成绝杀。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密计算,从炮弹装药温度的控制到射击诸元的标定,从炮火时机的把握到弹着点的选择,无不凝聚着我军指战员的智慧与勇气。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