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印度国防部宣布了 印度空军参谋长亲自驾驶米格-21Bison穿过水门,橙白绿三色尾翼在阳光下晃过最后一眼,这场告别仪式更像场无奈的送别。这位服役62年的“老兵”,终究带着“飞行棺材”的骂名,退出了印度天空的舞台。 1963年首飞时,米格-21是印度人的骄傲。它是印度第一款超音速战机,1965年击落巴军F-104,1971年印巴战争里更是撑起空中防线,冷战时期靠着两倍音速和三角翼布局,让印度在地区空中博弈里硬气了几十年。 可谁能想到,874架的装备总量,最后竟摔掉近500架,六成坠机率成了抹不去的污点。老飞行员调侃“是修坏的不是摔坏的”,道尽了HAL公司维修的乱象,也藏着印度空军的心酸:战机超期服役、新装备补不上,只能把“老兵”往死里用。 如今米格-21一退,印度空军直接露了怯。29个战斗机中队,离42个的目标差了13个,连巴基斯坦的25个都追得紧。 寄望的“光辉”战机,从1983年折腾到现在,空重超了800公斤,作战半径不足500公里,40架的交付量连塞牙缝都不够。花大价钱买的“阵风”,上战场就被“暴揍”。 国货之光,8架“光辉”里6架没发动机,国产卡佛尔发动机研发20年烂尾,只能靠美国F404,如今还受俄乌冲突卡脖子。 米格-21的谢幕,哪里是一款战机的退场?是印度军工“买买买”到“自主造”的转型困境,印度想当空军大国,可连一款靠谱的战机都造不出来,这场“大国梦”,还得等。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10评论】【44点赞】
哈撒尔
传说坏了不去俄修,就在印修,修个起落架都能多出十多个镙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