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真可怕!”浙江,女生为了庆祝搬新家,请了很多朋友来“暖房”,甚至亲自下厨做

绾玉说 2025-09-29 09:24:25

“无知真可怕!”浙江,女生为了庆祝搬新家,请了很多朋友来“暖房”,甚至亲自下厨做花螺,没想到,朋友们吃完后,全都上吐下泻!甚至还有人去了医院,女子坦言:我是按网上教程做的,冷水下锅煮5分钟,水沸就捞起来了! 一场本意温馨的乔迁宴,最后竟把朋友们集体送进了厕所和医院。今年9月26日,浙江绍兴的何女士心怀热忱,欲于新居中一展厨艺风采。她精心筹备,只为给朋友们呈上一顿满溢“家的味道”的饕餮盛宴。 她认为,相较于前往饭店就餐,亲自下厨更能彰显诚意。为此,她特意精心挑选了一道兼具鲜美口感与十足排场的硬菜——花螺。可问题是,她从来没做过这东西,全部的底气都来自一份网络教程。 故事的转折点,就在于她对手机上那个冰冷的“5分钟”计时器的绝对信任。为了追求螺肉的鲜嫩口感,她严格按照教程操作,眼睛死死盯着屏幕,生怕多煮一秒肉就老了。 然而,她犯下了一个无可挽回的致命错误。这错误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划破了原本平静的局面,将她推向了难以预料的境地。教程中提及的“煮5分钟”,极有可能指的是水达到沸腾状态之后所经历的时长。但对于烹饪新手何女士来说,她从冷水下锅那一刻起就开始计时,水刚一烧开,她就迫不及不及待地把花螺捞了出来。 这种对数字指令的机械模仿,完全忽略了食材本身的物理属性。花螺那层厚厚的壳,可不是一个简单的5分钟就能摆平的。有经验的老手都知道,这种带壳海鲜,水开后至少得再煮个10分钟,还得用筷子戳一戳,能戳透了才算真的熟了。这是一种与食材的直接对话,是手机计时器给不了的真实感。 这让人想起另一位网友分享的经历,他丈夫跟着教程做糖醋排骨,结果味道一言难尽。这都是一个道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把烹饪变成了没有灵魂的复制粘贴。 更深的误区,在于对“新鲜”的迷信。何女士于市场中精挑细选了鲜活灵动的花螺,归家后还反复搓洗,在她看来,如此操作便等同于为食品安全上了道保险。网络上,竟有人称只要花螺足够新鲜,便可进行生腌食用。此言论甚嚣尘上,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大众“新鲜即无害”的错误认知。 但科学常识告诉我们,海产品天然就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和寄生虫卵。这些看不见的风险,跟食材新不新鲜没半点关系,只能靠高温彻底杀死。 起初,朋友们皆对何女士的手艺赞不绝口。然而,未过多久,便有人觉胃中翻涌、恶心不已。紧接着,众人接连奔向厕所,状况颇为狼狈。有人吐到直不起腰,有人脸色惨白站都站不稳,最惨的一个连续吐了5个小时。原本热热闹闹的“暖房宴”,氛围急转直下,全然没了喜庆欢畅,竟彻头彻尾沦为一场令人苦不堪言的“遭罪宴”。 这起事件,不单单是何女士一个人的失误。它为那些惯于点外卖,偶尔妄图凭借网络教程在厨艺上大显身手的年轻人,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我们对教程的依赖,是不是已经让我们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 与此同时,那些美食教程平台亦难脱干系。它们在美食内容传播等方面,本应肩负起相应责任,却未能妥善履行,着实难辞其责。为了追求简洁易懂,它们常常省略掉最关键的安全提示。对于花螺这类高风险食材,一句醒目的“务必彻底煮熟”的警告,可能比十个精美的步骤图都重要。 说到底,烹饪的核心永远是安全,其次才是美味和所谓的“排面”。网络菜谱可以参考,但不能盲从。在处理不熟悉的食材时,多问一句,多查一下,永远不亏。 这场由一个计时器引发的闹剧提醒我们,厨房里需要一点敬畏之心。真正的“家的味道”,是建立在绝对安全之上的关爱,而不是一次对网络教程的冒险复刻。当我们享受数字时代便利的同时,也别丢了那份基于常识和感官的审慎。

0 阅读:63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