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

青橘小罐 2025-09-29 10:44:47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年前与中国的合作中,二话不说就撕毁订单,甚至还拒赔300多的亿的违约金,没想到现如今又找上门来求帮忙了,那我们会不会帮呢?   这个国家就是乌克兰,而这一切的核心,绕不开那家曾被誉为“动力沙皇”的马达西奇公司。   作为乌克兰的飞机直升机发动机制造商,马达西奇当年的技术实力在全球都是顶级的,苏联时期造的 D-18T 发动机,连安 - 124 这种巨型运输机都能驱动。   可苏联解体后,失去了国家订单的马达西奇当时都快破产了,就在这时,中国企业盯上了它的技术。   中国企业砸真金白银注资 2.5 亿美元,才让工厂重新转起来,甚至还帮它拓展中国市场,乌克兰则拿出技术和股权作为回报,中资一度拿下了马达西奇超过一半的股权。   这明明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而且中资收购股权的过程也合规合法,不仅通过了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的审查,所有手续都一应俱全。   可2021年,泽连斯基政府突然签发制裁令,把投资马达西奇的 4 家中国企业和 3 名个人全列了进去,冻结资产、限制贸易不说,连企业老板都被禁止入境乌克兰。   给出的理由更是荒唐,一会儿说 “涉嫌转移资产”,一会儿喊 “危害国家安全”,可从头到尾拿不出任何实锤证据。   要知道,马达西奇技术虽然先进,但当年早已不是“独一份”,中国自己的发动机研发已经有了突破,收购只是想借鉴经验、加快进度,根本谈不上 “威胁安全”。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乌克兰这么做,说白了就是被美国逼的,美国一直忌惮中乌军工合作,多次施压乌克兰,而乌克兰为了抱美国的大腿,干脆牺牲中国企业的利益,硬生生把好好的商业合作搅黄了。   更过分的是乌克兰拒赔违约金的操作,当初双方签的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要是一方违约,得按投资规模和预期损失赔偿。   中国企业多次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乌克兰法院却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拖着不审,要么找借口驳回,摆明了就是“我违约了,但我就不赔”。   要知道,商业合作最讲究 “契约精神”,尤其是跨国合作,一旦撕毁协议还拒赔,等于砸了自己的招牌。   乌克兰当年之所以敢这么嚣张,无非是觉得有美国撑腰,不愁没下家,可它忘了,美国只会给它军援打战争,根本不会真金白银帮它救企业、搞经济。   马达西奇没了中国的订单和投资,日子比以前更惨,工厂开工率不足三成,核心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曾经的“动力沙皇”彻底沦为“扶不起的阿斗”。   如今乌克兰上门求帮忙,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承诺“保障中企权益”,把“合作共赢”挂在嘴边。   可谁都清楚,它现在求中国,纯粹是走投无路了。   俄乌冲突把乌克兰的工业基础炸得稀烂,农田被毁、能源设施瘫痪,GDP 暴跌一半还多,全靠西方援助续命。   但西方的援助大多是军援,而且附加了一堆政治条件,想靠西方恢复经济根本不现实,这时候它才想起中国的好。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有能力提供重建所需的设备、技术和资金,中国又是中立国,不会像西方那样逼它选边站。   可问题是,当初把人得罪得那么狠,现在想起来 “补关系”,哪有那么容易?   就像平时对你颐指气使的人,落魄了才想起找你借钱,换谁心里都得犯嘀咕:这次帮了你,下次会不会又翻脸不认人?   就像2001 年阿根廷经济危机,直接宣布拖欠外债不还,一下子赖掉了 1320 亿美元,其中就包括不少中国企业的贷款。   当时阿根廷觉得 “债多不愁”,可后果很快就来了,国际资本市场彻底对它关上大门,没有银行愿意借钱给它,连买粮食和能源都得用现金交易。   直到 2016 年,阿根廷新政府花了整整 15 年时间,才和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光是利息就付了几百亿。   而且这十几年里,因为缺资金,阿根廷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停滞不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路下滑,这就是 “赖账” 的代价,短期看好像省了钱,长期却丢了信誉,断了自己的后路。   回到乌克兰的问题上,中国会不会帮它?中国向来愿意帮朋友,但前提是对方得有诚意,至少得先解决当年的违约赔偿问题,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 “翻脸不认人”。

0 阅读:0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