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一位退伍老兵登上新舰艇参观,突然就哭了,哽咽着说:当年海军受了多少窝囊气,真的好难。那会儿驱逐舰,每个人要备一个25L的塑料桶,装着用的淡水,就是为了要多装点油,能让船在海上多跑一些日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每一滴泪水背后,都藏着一段无法言说的历史。最近青岛海军舰艇开放日的现场,一位退伍老兵,穿着那件早有点发白的旧礼服,缓缓走上了崭新的军舰。 他的步伐并不快,却带着某种仪式感。那一刻,他像是在跨越时空,回到自己青春的甲板。可谁能想到,刚一触摸到新舰冰凉的钢板,他的眼眶就红了,甚至忍不住背过身去,悄悄抹了把泪。 旁人或许只觉得他激动,但只有那些真正“上过船”的人明白,这泪水里有多少心酸、多少自豪。 他曾是上世纪90年代的舱段兵,亲历过那个“什么都缺”的年代。那时的中国海军,驱逐舰上人手一个塑料桶,不是为了洗衣做饭,而是省水省到极致,多腾点地方装油,多坚持几天出海。 遇到紧急任务,甚至要把陆军的榴弹炮临时搬上甲板,靠钢索绑在民船上,充当唯一的远程火力。这些“土办法”,背后是装备短缺的无奈,是面对强敌时的焦虑与倔强。 “那会儿,一身礼服只有五一、十一能穿,平时连碰都舍不得。”老兵哽咽着说。他特意把这身衣服找出来,明知早已不合身,但今天,他想用最庄重的方式,向新中国海军的巨变致敬。 如今,走在新舰上,电磁弹射、舰载机、无人机,随处可见。舰桥宽敞明亮,舱室整洁温暖,锅炉房里能随时喝上热水。 老兵说,自己第一次看到航母电磁弹射的视频,抱着手机在床上哭了一晚上。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几十年间,祖国竟能走到今天。从“陆炮上舰”的无奈,到航母编队的自信,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一代代水兵用青春和汗水拼出来的。 有网友留言:“老兵的泪,是几代人的委屈和骄傲。”还有人说,自己家里也有退伍的老海军,每次讲到过去的苦日子,都会感慨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其实,老兵们最动情的不是眼前的新舰艇,而是他们见证了中国从被动挨打、四处受限,到如今挺直腰杆、主动出击的壮丽转变。 年轻人也许不懂那种落差。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看到航母下水、战机起飞已习以为常,但在这些“习以为常”背后,是多少前辈用命换来的底气。 正如一位老兵所说:“我们吃过的苦,才衬得出现在的甜。” 他在采访时话筒都拿不稳,声音颤抖里,全是压抑多年的情感和骄傲。 这些老兵的青春,留在了咸湿的海风和狭小的舱室里,留在了一次次破浪前行的甲板上。如今,见证祖国海军的强大,他们的泪水既是对过往的释怀,也是对未来的祝福。 信源:央视新闻——【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