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一旦点亮,美国11艘航母舰队,将在24小时内,被激光武器“烧成废

冷紫叶 2025-09-29 12:35:38

中国“人造太阳”一旦点亮,美国11艘航母舰队,将在24小时内,被激光武器“烧成废铁”!别再谈什么航母、导弹了。谁第一个掌握可控核聚变,谁就掌握了“无限能源”。这意味着,装载着核聚变反应堆的“太空战舰”,将能把激光武器,当成“无限弹药”的机关枪来用! “人造太阳”本质是可控核聚变装置,原理跟太阳发光发热没啥两样,都是让氘和氚在超高温度下聚变成氦,同时释放出巨量能量。 中国在这领域确实有两把刷子,前不久“中国环流三号”刚突破了“双亿度”纪录,离子温度飙到1.2亿度,电子温度更是达到1.6亿度,这指标在国际上都算顶尖的。 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搞的双锥对撞点火方案,在“神光”Ⅱ装置上做了11轮实验,证明比美国的方案加热效率更高、也更可控,已经明确了2045年实现商业发电的目标。 但再牛的实验进展也得认清楚现实,这玩意儿现在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核心任务是实现“聚变点火”,离真正发电还远着呢,更别说装到武器上了。 再说激光武器和核聚变的关联。激光武器确实是个狠角色,但它有个致命短板,费电,传统能源根本撑不住它持续输出,打几下就没电了,跟“机关枪”的设想差得远。 有人说核聚变能提供“无限能源”,理论上确实如此,能量密度能比现在提升百万倍,要是真能小型化装到载体上,激光武器的续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可问题在于,现在的聚变装置都是好几层楼高的大家伙,就像“中国环流三号”这种实验装置,体积庞大到根本没法移动,更别说搬到太空战舰或者武器平台上。清华大学谭熠教授说聚变能“十年可期”,但那也是指商业化发电,至于武器化应用,连影子都还没见着呢。 美国那11艘航母也不是纸糊的,人家的防御体系是层层叠叠的,先不说激光武器现在的功率能不能击穿航母甲板,就算真有了高能激光,也得先突破宙斯盾系统的雷达预警,还要应对舰载机的拦截。 更关键的是,激光在大气中传播会受湍流、水汽影响,能量会不断衰减,实际打击距离和效果都会打折扣。美国自己早就搞了激光核聚变实验,他们的国家点火装置(NIF)2022年就实现了净能量增益,但至今也没把这技术用到武器上,更没见他们能用激光对付航母。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本身就面临一堆难关,清华大学的专家说了,得突破稳态运行、材料工程、经济性这三大瓶颈,现在连国际合作的ITER项目都还在组装阶段,19个环向场线圈刚凑齐,真空室模块才装了几个,预计要到2035年才能开始实验运行。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刚挂牌不久,下一步还得集中精力搞大科学实验和高温超导磁体研发,这些基础活儿没个十几年根本干不完。就算2045年真能实现商业发电,那也是先给工厂、城市供电,轮不到优先供给武器系统。 那些说“24小时烧成废铁”的说法,大多是把理论前景直接当成了现实能力,中国的“人造太阳”研究确实走在世界前列,能量奇点公司甚至造出了全球首台商业研发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洪荒70”,建造速度打破了世界纪录。但这些进展都是为了和平利用能源,解决碳中和难题,不是为了搞武器竞赛。 激光武器的研发也在推进,但它和核聚变的结合是遥远未来的事,现阶段既没有成熟的技术,也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 总得来说,“人造太阳”是人类未来的能源希望,中国在这领域的突破值得骄傲,但技术发展得一步一步来,先实现发电,再谈其他应用,这中间至少得几十年时间。现在与其幻想这些科幻场景,不如多关注下那些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毕竟每一次实验成功,都是在为人类的能源未来铺路。

0 阅读:0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