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你可能还是个奴隶!”面对傲慢的非洲留学生无端指责,高志凯教授有理有据

是逸屹呀 2025-09-29 13:34:55

“没有中国,你可能还是个奴隶!”面对傲慢的非洲留学生无端指责,高志凯教授有理有据的告诉这些非洲留学生。   在2024年底的多哈论坛上,火药味十足,津巴布韦留学生卡尔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抛给了高志凯教授:你们中国是不是用一座议会大厅,换走了我们国家的锂矿?   这话够狠,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中非合作的本质,在卡尔和一些人看来,中国所谓的援助,不过是获取资源的障眼法,修路建厂,都是为了更方便地把矿产运走,这不就是换了身衣服的“殖民”吗?   他们觉得,中国在非洲庞大的经济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权力宣示,这跟北京方面一直强调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听起来多少有点矛盾。   面对这种直白的指控,高志凯没有回避,他认为这种观点要么来自偏见,要么就是被错误的信息带偏了,辩护的逻辑,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把账本摊开来看。   那个所谓的“资源换基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锂矿项目是个合资企业,津巴布韦政府自己就占了51%的控股权,中方扮演的角色,是带着技术和资金入伙的合作伙伴。   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每年利润的20%,必须重新投入到当地社区建设中去,这叫掠夺吗?这叫生意。   上世纪80年代,英国人在津巴布韦开金矿,当地工人一天挣1.5美元,矿难频发,命跟草一样,现在中资项目里,工人的最低月薪是800美元,还包免费的技能培训。   两种模式,两种结果,一种是纯粹的榨取,另一种,是试图带来发展和繁荣的正常贸易,高志凯问了一个很扎心的问题:在中国来之前,西方世界是不是把非洲当成“被遗忘的大陆”?   光说没用,真正的答案在现场,高志凯给卡尔的建议很简单:你亲自回国去看看,眼见为实。   一个月后,卡尔真的回到了津巴布韦,他走进了那座被他称为“交易品”的议会大厅,里面没有想象中的空旷,一场关于扶持女性创业的民生听证会正在进行。   这个建筑,在一年里已经处理了47场类似的听证会,通过了12项农业补贴政策,直接帮到了20万农民。   他又去了矿区,那里没有压迫,只有忙碌,本地的技术人员正在熟练操作着中方培训的先进设备,一个叫穆卡的技术主管告诉他,自己以前是个农场工人,现在一个月能拿1200美元。矿区旁边,一所社区学校已经建好,更让卡尔惊讶的是,几位中国的技术人员,正利用业余时间,义务给当地的孩子们教电脑编程。   事实胜于雄辩,卡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为自己在论坛上的发言公开道歉,承认自己被误导了。   他给出了自己的新结论:这根本不是什么殖民,而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商业行为。   视频火了,很多非洲网友在底下留言,分享着自己身边中国医生、工程师的故事,当然也有人骂他,质疑他是不是被“收买”了,卡尔的回应很坚定:我说的,是我亲眼所见的,也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后来高志凯评价这件事说,年轻人有质疑精神是好事,但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他还说,承认错误,比坚持错误需要更大的勇气。   现在的卡尔,学成后回到了津巴布韦工作,他成了一个记录者,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国家正在发生的变化,他最大的感悟是: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以上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 高志凯:辩论结束后,那位津巴布韦学生主动来和我交流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