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德国华人表示,“欧洲人讨厌中国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果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大声吵闹,那么不用怀疑,一定是中国人或者俄罗斯人”。 欧洲环境署2024年底刚出的报告里明明白白写着,欧洲超过20%的人受有害噪音影响,其中8700万人的噪音来源是道路交通,跟人群吵闹压根不沾边。 去过巴塞罗那兰布拉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人都知道,一到球赛散场或者节日庆典,当地年轻人欢呼起哄的声音能掀翻屋顶,可没人会说“欧洲人讨厌本国人”。 再说华人,早期确实有少数人习惯了家乡热闹的交流方式,在安静的餐厅里大声说话,但这早就是老黄历了。西班牙华侨社团早就想到了这点,在加泰罗尼亚大区的每个警察局都派了西语联络员,连“华人在天井挂腊肉被邻居误解”这种小事都能及时化解,更别说噪音纠纷了,现在这种因声音引发的误会早就少之又少。 欧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早就不是“大声吵闹”这种肤浅的标签了。2025年新华网的全球形象调查显示,欧洲国家对中国人的好感度接近半数,还有三成持中立态度,真正“讨厌”的比例其实很低。这背后全是华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攒下的口碑。 就说西班牙,上世纪华人还靠“菜刀、剪刀、剃头刀”讨生活,现在早就不一样了。有个叫周永伟的华侨,2007年拿到西班牙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办的通讯公司一半员工是本地人,还跟华为合作开发系统,当地人选他的服务,看重的是靠谱而非国籍。 还有春节庙会,西班牙华侨自掏腰包搭舞台,2013年就推动巴塞罗那把春节定为法定假日,比联合国认定还早10年,现在庙会上既有舞龙舞狮,也有西班牙传统歌舞,当地人带着孩子举红灯笼的比华人还热闹,这种融入怎么可能让人讨厌? 至于把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绑在一起说,更显露出这种说法的片面。俄罗斯人在欧洲的刻板印象多跟历史恩怨有关,而华人的形象更多靠当下的交流塑造。 2024年西班牙想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华侨社团直接拉上依赖中国市场的猪肉、红酒商会跟政府对话,最后硬是扭转了政策方向。这种能帮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合作伙伴”,欧洲政要都得高看一眼,西班牙部长都开玩笑说,去华人的慈善晚宴“相当于开了次跨国会议”。 再看技术领域,华为在西班牙的虚拟运营商系统,就是靠华人企业参与测试才落地的,这种深度合作早就让“吵闹”之类的刻板印象没了市场。 退一步说,就算有少数欧洲人对华人有偏见,根源也从来不是声音。要么是早期媒体对华人的报道只聚焦餐饮、零售等传统行业,造成了“文化层次低”的误解;要么是个别中资企业初来乍到不懂当地规则,引发了小矛盾。 但这些年华人早就主动破局了,西班牙华侨推动建立“中国倡议”项目,让中国学者跟当地大学搞研发,搞“中国技术+西班牙资源”的合作模式,连欧盟副主席都愿意来参加他们办的峰会。现在欧洲人提到中国人,更多想到的是“新能源技术”“数字经济”这些关键词,跟“大声吵闹”压根不搭边。 现在的欧洲街头,华人商户会用当地语言跟顾客开玩笑,华侨社团能帮中资企业对接最高法院资源,春节庙会成了全城市民的节日,这样的交流互动里,哪还有“讨厌”的立足之地?
一名德国华人表示,“欧洲人讨厌中国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果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大声吵闹
流水无情坊
2025-09-29 14:41: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