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有100万亿,但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媒跟着嘲讽:中国人才就是帮我们培养的,硅谷里有成千上万名北大清华学子在为我们服务! 张忠谋作为台积电创始人,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大陆芯片产业的看法。他说过,大陆就算投100万亿资金,也造不出高端芯片,还讽刺天才是不是还没出生。这话基于他多年观察,认为资金多不等于技术强,核心还是缺顶尖人才和技术积累。他的言论在行业会议和访谈中反复出现,引发不少讨论。 这些话一出,美国媒体很快就跟风报道。美媒指出,硅谷有成千上万北大清华毕业生在为美国科技公司服务,这些人才在中国受教育,却跑到美国贡献力量。报道强调,中国培养的人才一半流向国外,尤其是AI和半导体领域。近五年超200名AI顶尖学者去了硅谷,2024年就有47名清北毕业生被美企预定。清华电子系硕士赴美比例升到72%,这反映了人才外流问题。 美媒的调子带点嘲讽意味,说中国在帮美国培养人才。硅谷的华人研究员占美头部AI机构38%,很多华裔精英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但这也暴露了中国本土产业留才难的现实,尽管投入大,高端芯片领域还是落后。全球半导体竞争激烈,美国通过政策保持领先,中国则在追赶中低端市场。 张忠谋的观点和美媒报道结合,点出了芯片产业的痛点:资金不是万能,人才和技术是关键。中国有市场优势,但供应链脆弱,对外部设备依赖重。这些言论虽尖锐,却反映了行业差距,推动大家思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总投资达1000亿美元,包括三座设施。2025年上半年,第一座厂开始量产4纳米芯片,产能利用率高,首次实现盈利,净利45.2亿新台币。第三座2纳米厂破土动工,产能已被苹果和英伟达锁定。 但过程不顺,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文化差异,投产时间从2024推到2025。供应链中断增加成本,公司需遵守本土化要求,雇佣本地员工并共享技术。美国芯片法案提供补贴,却附加条件,让台积电战略调整复杂。2025年二季度,台积电2纳米制程量产,价格上调50%,聚焦AI需求。 中国半导体产业2025年上半年投资总额4550亿元,同比下滑9.8%,但设备投资逆势增长53.4%,显示自主化决心。营收预计保持增长,复合年率7.31%。中低端芯片生产进步明显,DRAM出口减少验证本土能力提升。 但高端领域仍面临瓶颈,依赖进口设备。人才回流趋势加强,一些学者从国外返回,推动研发。全球新增18座芯片厂,中国占5座,聚焦成熟制程。外部环境复杂,美国出口管制持续,中国加大国产替代。中国产业虽未完全赶超,却在AI和高效能计算需求下稳步前进,未来格局可能变化。
在中美芯片大战的这片战场中,日本人却发现了个秘密:美国抱着尖端芯片想跟咱硬刚,中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