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赌输了,解散不是假设,中方派人赴欧建厂,暴露欧洲最大痛点 欧盟这几年真是碰

飞天史说 2025-09-29 16:41:06

欧盟赌输了,解散不是假设,中方派人赴欧建厂,暴露欧洲最大痛点 欧盟这几年真是碰上大麻烦了。赌了一把大的,结果发现,牌桌上自己成了“冤大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把欧盟政策喷了个底朝天,欧洲内部乱成一锅粥。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大批工人进驻欧洲,建起电池厂,欧洲产业的老毛病一下子暴露得彻彻底底。今天聊聊,欧盟怎么赌输的,这一波中方行动又说明了啥,欧洲到底哪儿最疼,出路在哪儿。 欧盟这把赌注,表面看是为了自保,其实全是跟着美国跑的。安全上,欧盟死死地绑在美国战车上,乌克兰危机一出来,话语权没了,战略空间也没了。 特朗普上台后,欧洲发现自己根本不是主角,美欧关系说变就变,安全感荡然无存。 经济上又一出好戏,2023年欧盟居然跟着美国一道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结果自家车企“叫苦不迭”,这招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新华社》都点名批评,欧盟这操作真的是短视。现实就是,欧盟经济2023年增速直接掉到0.5%,日子越过越艰难。 内部矛盾更是雪上加霜。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外长西雅尔多公开唱反调,直接把欧盟高层怼得下不来台。 欧洲老百姓也不傻,民调显示,对欧盟信任度掉到历史最低点,分裂风险成了明摆着的事情。其实大家都明白,欧盟赌的是保护主义,结果把自己经济自主权给玩丢了。 安全跟着美国走,经济跟着美国转,最后发现,自己的利益全被锁死。连锁反应下来,欧盟这把赌局输得太彻底,分裂危机不再是茶余饭后的闲聊,而是实打实摆在面前的难题。 这时候,轮到中国企业登场了。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企业给欧洲送来了“及时雨”。2000多名中国工人,直接奔赴西班牙阿拉贡,搞起了电动汽车电池厂。 这一单投资,光明面就超过20亿欧元,服务的还是欧洲本地大佬斯泰兰蒂斯。当地就业有了保障,供应链也稳了。 比亚迪这些中国车企,也没闲着,和欧洲伙伴合作搞研发,欧洲汽车产业的空缺被补得明明白白。西班牙官员瓦克耶罗直言,中国技术就是欧洲电动化的“救命稻草”,疑虑烟消云散。 事实就是,中企建厂不是单向依赖,而是互利共赢。你有技术,我有市场,大家都能分一杯羹。这种合作模式,其实给欧洲开了一扇窗,让产业升级有了希望。 很多欧洲媒体以前总把中国企业说成“威胁”,这下可好,现实啪啪打脸。中方建厂本质上是全球化下的合理分工,对欧洲来说,这才是照亮未来的“探照灯”。合作不是丢脸,反倒是走出困局的关键一步。 但说到底,欧洲最大的问题,还是产业根子太薄弱。电动汽车市场上,欧洲虽然有奔驰、大众、宝马这种顶流车企,全球前十里站了四家,可一到核心供应链就掉链子。 电池依赖中国,产业升级靠中国,欧洲自己的研发和量产节奏远远落后。2024年市占率连20%都摸不到。以斯泰兰蒂斯为例,要不是中方撑着,分分钟被市场淘汰。 这种依赖背后,其实暴露了欧洲产业的老问题:创新慢、投资少、政策摇摆,自己不争气还想着对抗。 想自救,光靠嘴上喊没用。欧洲最近就有点醒悟,拒绝了特朗普加码关税的建议,开始琢磨怎么搞自主研发,投钱建设本地电池工厂。 其实欧盟手上不是没牌打,2030年要实现电池自给率的目标已经提上日程,但能不能做到,关键还是要学会借力。 中国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正好是欧洲需要补的课。欧洲媒体都说,危机就是机会,产业痛点其实是发展的“灵丹妙药”。 只要放下身段,借中方技术补短板,欧洲汽车产业还有翻盘的可能。毕竟,合作才是共赢,“痛点”背后正是新生的契机。 欧盟这场赌局,已经警钟敲响。中方企业在欧洲建厂,不只是经济合作,更是一面镜子,把欧洲产业的短板照得清清楚楚。欧盟要想不解散,得靠合作,不能再抱着美国大腿不撒手。 数据摆在眼前,2024年中欧贸易额持续增长,说明合作潜力巨大。欧盟只要肯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善于借力,危机也能变成转机。 全球化时代,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是欧洲避免解体的关键。曙光在前,欧洲该往前看了。 参考资料:宁德时代派遣2000名工人赴欧洲建厂,西班牙官员:中国是电池领域领先者 2025-09-28 08:56·观察者网

0 阅读:176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