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180多个美国大兵发起冲锋,可守阵地的只剩下一个新兵,惊慌失措后,新兵拿起手榴弹抛了过去,竟然杀了140多个敌人,创造了单兵击杀人数记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深秋,朝鲜上甘岭597.9高地笼罩在晨雾之中。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士兵蜷缩在弹坑里,身边散落着三十多个空弹壳,四十多具敌军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阵地上,这个叫林炳远的新兵,用五天五夜的时间,创造了单兵歼敌140余人的战场奇迹。 林炳远1932年出生在四川南充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虽然目不识丁,却坚持送几个儿子去识字,反复叮嘱他们要懂得感恩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父亲从街上看到征兵告示,回家就对两个儿子说,抗美援朝咱们家必须去一个人。 林炳远和二哥林高远都报了名,全乡镇有七十多人参加体检,最终只有林炳远通过,1951年6月,十八岁的他告别家乡,经过南充、宝鸡辗转到东北接受训练。 部队训练只进行了四个月就紧急开赴前线,林炳远因为体格单薄,最初被分配到炮兵连搬运弹药,结果常常跟不上节奏,连里干部劝他回后方,他死活不肯,多次请求后才调入步兵连。 1951年9月,他正式入朝作战,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战场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挖掘坑道,很少与敌人正面交锋。 1952年10月31日晚,上甘岭战役全面打响,林炳远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必须夺回597.9高地的2号阵地。这是一条通向主峰的咽喉要道,敌军在此布设了密集的铁丝网和火力点。 炮火掩护下,林炳远背着炸药包冲向铁丝网,炮弹几乎贴着他们的头顶呼啸而过,身边的战友接连倒下,鲜血溅在他脸上。 他咬着牙完成了爆破任务,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经过整整一天的反复拉锯,志愿军打退敌人十七次冲锋,消灭一千多个敌人,终于重新占领阵地。 真正的煎熬才刚开始,敌军不甘心失败,调集大量火炮对2号阵地进行疯狂轰炸,数千发炮弹把山头削低了两米。 11月4日,林炳远和班长等四个人负责守卫坑道口,他们刚到达位置,一发炮弹就在附近爆炸,班长和另外两名战士当场牺牲,走在最后的林炳远被震晕过去。 紧接着第二发炮弹落下,巨大的震动把他震醒。他睁开眼睛,发现整个阵地上只剩下自己一个活人。 林炳远隐蔽在战壕里,冷静地观察敌军动向,当天夜里,敌人先后发起三次进攻,都被他用手榴弹打退,天黑后他判断敌人短时间内不会再来,便悄悄回到连队所在地请求增援。 到了才发现,整个连队只剩下指导员和几名伤员,其他战友全部牺牲,他又返回阵地,在坑道里找到三名轻伤员,准备继续坚守。 11月5日上午,敌军发起更猛烈的进攻。混战中一枚炮弹在人群中炸开,三名轻伤员全部阵亡。林炳远再次成为阵地上唯一的守卫者,身上只剩两枚手榴弹。 他躲进山顶的一个弹坑,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就在这时,半山腰突然出现两名战友,他们冒着炮火送来了弹药,其中一人还没跑到林炳远身边就中弹牺牲,另一人把弹药交给他后负责掩护。 林炳远把手榴弹绑满全身,决定主动出击。他在战斗中摸索出一个技巧,把手榴弹引信延时两秒再投掷,让弹药在敌人头顶爆炸,杀伤效果最大,借着爆炸掀起的烟尘,他跃出弹坑冲向敌群,一边跑一边投掷手榴弹。 敌人完全没料到守军还敢反击,阵脚大乱,纷纷向山下溃退,林炳远越战越勇,追着敌人继续投掷手榴弹,直到下午三点增援部队赶到,2号阵地始终没有失守。 战后统计显示,林炳远在这场五天五夜的战斗中,单人歼敌一百四十余名,炸毁暗堡两座,他因此被授予特等功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方面也颁发了一级国旗勋章。 他先后六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被推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原兰州军区为十大战斗英雄塑像,位居中央最高位置的就是林炳远。 退休后林炳远过着简朴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时,他第一时间捐款捐物,还经常到部队和学校作报告,他保持每天看新闻和步行锻炼的习惯,说只有保持清醒才能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2024年7月9日,这位抗美援朝英雄在四川南充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二岁。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武器装备,而在于一颗永不退缩的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央视军事——上甘岭特等功臣林炳远逝世 曾在战役中孤身歼敌140余人
1952年上甘岭,180多个美国大兵发起冲锋,可守阵地的只剩下一个新兵,惊慌失措
如梦菲记
2025-09-29 16:44: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