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至今都没有坠入大气层?很简单,因为当初把东方红一号发射出去的时候,就没想过让它回来。 中国航天刚迈入“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那会儿,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就把173公斤重的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当时中央给这颗卫星研发定下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至于“收得回”这事儿,压根就没在目标里提过。 毕竟那会儿全世界也就美苏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美国还摔了12次才成功,咱们连计算机都没有,轨道参数全靠研究员抱着算盘算,自然不会给自己加“回收”这个难度系数爆表的任务。 地球大气层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只有100公里以下的区域才算真正稠密,要是卫星不小心飞到这个高度,空气就会像无形的阻力网一样拽着它减速,用不了多久就会失去足够的飞行速度,一头掉回大气层里烧成灰烬。 为了让这颗“不打算回来”的卫星能稳住身形,科学家们还下了不少功夫。卫星做成72面体的近球体,每分钟能自转120圈,就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再配上太阳角计和红外地平仪定位,不管太空环境怎么变,它都能保持稳定姿态,不会因为晃来晃去增加阻力。 外壳用的是经过温控处理的铝合金,轻便又耐辐射,还涂了党鸿辛团队研发的导电干膜,哪怕遇到-100℃到100℃的极端温度,也不会轻易损坏。虽然设计寿命只有20天,实际工作了28天就因电池耗尽沉默了,但这身“硬骨头”却扛住了太空尘埃和辐射的长期侵蚀。 可能有人会问,太阳活动和地磁暴不会影响它吗?确实会有影响,太阳风暴会让高层大气稍微膨胀,增加一点阻力,但东方红一号的轨道实在太高了。 中科院的研究发现,低轨道卫星受大气扰动影响大,可像东方红一号这样的高轨道卫星,哪怕遇到磁暴,总轨道下降量也很小。而且两类磁暴里,持续时间长的那种虽然输入功率小,可东方红一号轨道衰减慢,反而受影响更小,这也是它能稳飞半个多世纪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东方红一号还在天上转着呢,每天绕地球13圈,大约110分钟就飞一圈,2022年的时候还和中国空间站“打了个照面”,最近距离才51.8公里。地面雷达每次过境都能捕捉到它的信号,虽然早就不发《东方红》乐曲了,却成了研究太空环境对航天器影响的活样本。 当年的航天人用算盘算出的轨道、用双手敲出的结构,恰恰造就了这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太空奇迹,也成了刻在中国人记忆里的航天图腾。
中美最近在太空进行了一次较量,绝对是高手过招,招招致命最近中美就在太空来了一次互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