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啥不收割印度?不是美国不想收,而是它真的啃不动。印度这国家,从根儿上就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连老美都得栽跟头!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把印度盯上,当成印太布局的头号棋子。华盛顿那帮人,地图一摊,资金一砸,协议一签,总觉得印度人口红利、市场潜力,能帮他们稳住后院。1998年核试验后,美印关系缓和,2008年民用核协议签了,援助疫苗、军售技术,样样来。2021年拜登峰会,供应链合作备忘录一签,表面风平浪静。可美国骨子里想主导印度经济命脉,利用投资蚕食影响力,印度GDP增速一度全球领先,美企蜂拥而入,亚马逊微软开办事处,幻想着分大杯羹。 这套路在美国其他地方管用,在印度却栽跟头。印度政策多变,监管严苛,外资进容易出难。中国不一样,坚持互利共赢,通过“一带一路”帮印度建港口公路,基础设施民生项目落地,避免单边主义陷阱。过去几年,美企高管频频抱怨,投资回报遥遥无期,甚至血本无归。这局面说明,国际合作得平等对话,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南南合作让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美国急吼吼的,越碰壁越多,提醒大家,多极化是大势,任何国家都得尊重主权多样性。 经济上,印度简直是外资的紧箍咒。美国资本想呼风唤雨,结果被税务监管卡脖子。2007年沃达丰花111亿美元收购印度电信资产,本以为稳赚,印度税务局追资本利得税。2012年印度最高法院判沃达丰胜诉,政府不服,2012年税法一改,追溯50年征税。官司打到2020年,国际仲裁庭判印度赔547万美元,可追缴总额近45亿美元,包括利息罚款。 沃达丰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外企胆寒。 小米也吃亏,2022年4月执法部门冻结约7亿美元资金,指非法汇款。到2025年9月,冻结额剩5.6亿美元,和解谈判还卡着,公司全球管理层直接叫停印度投资。 三星2022年遭反垄断局突击检查,2024年12月起诉CCI非法拘留员工、复制数据,卷入亚马逊案。 谷歌2022年10月安卓案罚1.62亿美元,2023年3月上诉维持罚款。 2017到2022年,3552家外资关门,2023年又撤2783家。 马斯克的特斯拉拖到2025年7月才开首家店,关税政策一变再变。 政治上,印度联邦像散装货,中央管不着地方,20多个邦各玩各的。2020年9月农业法案通过,想统一农产品市场,结果农民抗议一年多,2021年1月最高法院暂停执行,11月19日莫迪宣布废除。 更绝,2021年8月中央部长Narayan Rane被马哈拉施特拉邦警察逮捕,指言语不当。 美国想通过中央施压各邦,各邦壁垒森严,民族宗教政策千差万别,命令到地头变味。印度各邦外交骑墙,平衡术玩得溜,美国摸不着北,比搞欧洲还费劲。 文化层面,印度教根深蒂固,美国普世价值输出碰壁。种姓影响还在,牛圣物地位稳,节日习俗自家一套。抵制外货时,T恤印口号卖疯,一查产地多是中国货。印度人自家民主自信满满,美国NGO宣传人权,印度人不买账。文化自信挡住渗透,美国想从软实力下手,门儿都没有。 军事上,印度强调自主,不愿被谁绑架。国防预算不低,AMCA第五代战机项目推进,2025年复合材料面板亮相,原型2027年出,2035年服役。 采购分散,2018年S-400合同签,2021年首批到,剩余2025-2026年交付。 法国阵风2020年首批五架交付。 美国卖过阿帕奇,但印度不独家合作,分散风险。 地缘上,美国印太战略离不开印度,2022年战略文件强调合作,军演联合。 可印度玩平衡,今天美印协议,明天俄印军演。惹急了,印度转头中俄,美国布局泡汤。所以美国不敢硬来,还得援助哄着。2025年关系有摩擦,印度战略自主让华盛顿头疼。 话说回来,美国这些年对印度野心不小,可经济反收割、政治搞不定、文化渗透难、军事控不住、地缘还得求人,只能从对抗转合作,提供援助换伙伴。中国坚持和平共处,推动“一带一路”中印经贸,共建命运共同体,南亚稳定靠互信。
印度网民在外网提问:明明印度士兵可以在一两周内占领中国,为什么莫迪还不向中国宣战
【367评论】【1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