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下管网改造改到市民的“心坎”上,让这一民生工程既解当下之忧,更谋长远之利,改造刻不容缓。 为什么要抓紧时间进行改造?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群众关切的“民生线”。目前我市市中心城区5900余公里地下管网多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运行超20年的管网占比达32%;近年因管网超期“服役”引发的抢修已超400起,还存在道路基底病害风险。 同时,城市降雨量激增使现有管网难以应对极端降雨,汛期安全形势严峻,若不及时改造将影响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 城市要发展,这道“地下难题”必须破解。 我市相关部门本着工作再细致一些、措施再优化一些、服务再主动一些的原则,努力将改造项目对群众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已建成东关大街、新宁路等一批管网改造项目,新建改造燃气、供排水等各类管网358公里,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我市立足“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工作要求,聚焦地下管网这一城市“生命线”升级,七一路地下综合管线改造项目将于10月1日启动第一阶段建设,切实解决管网老化、功能不足等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以基础设施升级筑牢城市安全底线、提升民生福祉。 “服役”近20年:七一路管网亟待焕新 此次改造的七一路地下管网自2005年改造后已服役近20年,经专业检测,存在变形、漏损等结构性缺陷67处,结垢、沉积等功能性缺陷95处,部分燃气管线防腐层破损、管道老化,且周边22个单位及小区未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加之区域内住宅、单位数量增长,原有管网输送容量濒临饱和,改造迫在眉睫。 分阶段施工:兼顾进度与市民出行 该项目西起黄河路、东至共和路,道路全长约2.68公里,将对4.02公里污水管线、5.22公里雨水管线及3.23公里燃气管线进行更新。为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生”工作导向,项目采用“分段施工+精准保通”模式:10月1日至12月底先期进行七一路(省委路口—长江路段)改造;2026年3月起接续实施七一路(黄河路—长江路、共和路—省委路口段)改造。 出行有保障:多措并举减干扰 针对施工期间市民出行问题,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下,建设部门已制定专项保障方案。第一阶段施工中,将在西宁市保育院、星程酒店等重点区域设置通行通道,在沿线小区结合出入口位置设置应急通道,保障居民日常进出,过往车辆可通过北门坡坡道双向通行;同时,向周边单位、小区广泛发放施工谅解书,扩大宣传覆盖面,积极收集市民反馈意见并及时优化施工方案。参建各方也将通过不间断施工、统筹管线协同作业等方式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恢复通行,并通过多渠道实时发布施工进展与公交调整等信息。 (记者 刘瑜)
把地下管网改造改到市民的“心坎”上,让这一民生工程既解当下之忧,更谋长远之利
城筑通衢
2025-09-29 22:27: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