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43年常德会战中被我军俘虏的日军的一名小队长。当我军将这名小队长俘虏后并未对他施加暴力。他激动地感激我军救援。虽然,日军每侵占一地都会残忍对待当地的军民,但当他们被俘虏后,我军还是选择优待俘虏。当然,许多罪大恶极的日军还是难以让我军民放下杀心。因为,他们的残忍暴行令人忍无可忍。 1943年冬天,常德这座城突然紧张起来。 之前日子还能过,街上有挑柴卖菜的,水码头也有人装货卸货。 可到了十一月,气氛变了。 外面传来消息,说石门守不住了,彭士量那支部队打到最后,全师没了。城里人开始往外逃,但没跑远,德山阵地一丢,出城的路也断了。 当时守常德的是余程万,黄埔一期的师长,带着八千多人。 他知道自己不是去打胜仗的,是去挡刀的。命令下得很明白,要和城一起共存亡。他带兵进常德已经半年,立规矩不含糊。 不许骚扰百姓,不许动一分老百姓的钱粮。 真有人犯规,被当众枪毙。士兵憋着气守规矩,百姓心里也认了这支部队。慢慢地,两边有了点感情。 常德的地势不算太险,但水网密集,四通八达。日本人打这儿,是奔着战略要地来的。 拿下常德,就能压重庆一头,也能给正在开罗开会的蒋委员长添点难堪。他们调了三个师团,还有坦克、毒气,全是老兵带路。 这仗,日本人想快刀斩乱麻。中国这边,兵不够,装备也差,硬拼只能靠人命往上堆。 战斗一开始,外围阵地就吃紧。德山那边没多久就丢了,敌人用火攻和毒气一起上,守军死伤惨重。余程万下令在城里挖通道,挨家挨户打通墙壁,把整座城当成一座碉堡来布防。 街道窄,屋子密,一旦进了巷子,日本兵也施不开手脚。巷战打得最凶那几天,尸体堆在街口,白天清理不完,晚上再拉出去埋。埋着埋着,就发现手上连绳子都抓不稳了。 有个副营长守在东门阵地,带两百来人,打了三天三夜。子弹打光了,就扔石头,石头扔没了,就肉搏。最后阵地守住了,人全没了。他们的名字后来没人记得,档案里也没留几句。但那三天,敌人寸步未进。 援军这边,一直卡着。第十军打得拼命,到了离城几公里的地方,却没能接上火。空中倒是有支援,美军的飞机空投物资,还撒了报纸。那些《大公报》《新华日报》飘在半空,被士兵捡起来,折得整整齐齐。有战士拿着报纸发呆,看上面说全国人民都在盯着这仗。那一刻,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守的不只是一座城。 柴意新是169团团长,那几天他一直守在西门,吃饭都是在掩体边扒两口冷饭。 他说话不多,只让战士别乱跑,说:“不怕死就站住。”后来,援军还是没进来,余程万决定分兵突围,一路人往南杀出去,请援;一路留下来打到最后。柴意新选了留下,带了五十人,扛着还剩的几把枪,守着西门。 敌人一进来,他带人冲上去,死在城门口,尸体被火烧得焦黑。五十人,一个也没回来。 余程万带人突围时,常德城已经成了废墟。 断墙、瓦砾、浓烟,几乎没有能遮风的地方。 他跑出去三天,带着援军打回来,日本人已经撤了。那边损失太大,怕被合围,就丢了常德。 等他进城,活下来的人不到三百,脸上全是灰,眼神呆滞。 常德守了十六天,八千人剩下不到三百。日本人那边,也伤亡上万,两个联队长死在巷子口。蒋委员长听说后,起初要追责,觉得师长没死在城里,不算共存亡。军法处说要判两年,外头骂声一片。百姓签了六万多人的请愿书,说他该活着,因为他还想打仗。最后,判是判了,人保住了。 那一仗之后,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提了常德,说中国真在打仗,不是空喊口号。 有人说这场仗是为了给会议撑面子,也有人说是无谓牺牲。但在城里的士兵看来,没那么多说法。打仗就是守住阵地,身边的人不跑,自己也不退。 常德后来重建,老街没了,新楼盖起来。 但每年冬天,总有几个老兵回来,在南门口坐一会儿。他们不说话,有时看着旧地发呆,有时点根烟,慢慢抽完,再走。 也不拜谁,不哭,就是坐坐。 他们心里清楚,那些没回来的人,就留在那场冬天里了。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