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普京的讲话,大概率又是一场精心排练的独白。 没人指望它带来停火,也没人真相信那几句“历史正义”能换回一座被炸毁的幼儿园。 现实是,战争早就不靠演讲推进了——它在无人机的轰鸣里,在海牙法庭的卷宗里,在欧洲银行冻结的俄央行账户里。 我们曾经以为,领袖的每一句话都重量千钧,能扭转战局、安抚人心。 可现在,那些话像旧电视里反复播放的广告,声音还在,没人再抬头看了。 俄罗斯国内或许还在听,因为那是唯一被允许的声音;但世界早已转身,去干更实际的事:给乌克兰送导弹,把俄资产变赔偿金,把战争罪证装进法律程序。 这不是冷漠,是无奈后的清醒。 当一个国家把“我们不怕”当口号,把“核威慑”当护身符,把演讲当外交,它就不再需要谈判桌了。 而对方,也不再需要回应。 他们用行动代替语言,用事实代替修辞——这比任何演讲都更有力。 我见过太多“重要时刻”:领导人讲话后,市场照跌,平民照逃,孩子照哭。 真相是,真正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话筒里的声音,而是工厂里多生产的一千枚炮弹,是法官敲下的法槌,是跨国银行里被冻结的那笔钱。 我们不再需要更多“重要讲话”了。 我们需要的是,能被看见、被追责、被兑现的改变。 否则,每一次“重要”,都只是下一次沉默的铺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