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最近几年的放缓,不是因为内需不足或人口老龄化那么简单,而是因为你在别人家的棋盘上玩,却没资格改规则。 你造手机、做芯片、出口电池,但利润最大的那一块——设计、品牌、金融结算、技术标准——全在别人手里。2025年的数据不骗人:中国和越南的增加值被再出口的比例,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最先进的芯片制程,你刚追上一点,美国就升级管制,产能立刻被卡住;你借美元发债,美元一升值,GDP就悄悄缩水0.7个百分点,连喘口气都得看美联储脸色。 更讽刺的是,你辛辛苦苦攒的产业链,美国一发补贴,韩国的电池厂、日本的材料商,转头就搬去德州,理由是“政策更稳”。 这不是市场选择,是规则设计。 我们总以为规模就是力量,但当全球供应链的定价权、结算权、技术准入权都被锁定在一套你无法参与制定的体系里,再大的工厂也只是流水线上的零件。 亚洲过去三十年靠的是“融入”,现在的问题是:你融入得越深,越容易被当成可替换的模块。 没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胜利,比如自主可控的全球支付系统、独立的高端技术标准、能对抗美元的本币贸易网络,你就永远在“赚辛苦钱”。 这不是经济周期,是结构性的被动。 你赚的钱,最后变成了美国国债、硅谷股权、欧洲专利费。 而你,还在为下一个订单加班。
亚洲经济最近几年的放缓,不是因为内需不足或人口老龄化那么简单,而是因为你在别人家
零动力
2025-09-30 09:07: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