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鞠萍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丈夫却提出孩子和钱只能带走一样,鞠萍一听就知道

如梦菲记 2025-09-30 10:44:51

1999年,鞠萍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丈夫却提出孩子和钱只能带走一样,鞠萍一听就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可鞠萍不忍孩子留在这里,最终放弃了财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9年那个深夜,36岁的鞠萍坐在客厅里,听到前夫蒋启星说出那句话:孩子和钱,只能带走一样,她没有犹豫太久,三秒钟后给出了答案,我要孩子,这个回答不仅终结了七年的婚姻,更像是一场关于尊严的清算。   翻开这些年的家庭账本,数字清清楚楚,1991年到1999年间,鞠萍在央视的工资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七巧板》让她在1985年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到了1995年接手《大风车》时,她已经身兼主持人、制片人和责任主编三职。   1998年央视主持人大赛专业组第一名,1991年《鞠萍姐姐讲故事》CD拿下全国音像制品大奖,这些成绩背后都是实打实的收入。   而蒋启星的鞋店呢,从开张时生意还不错,到后来因为市场变化撑不下去,最终关门大吉,谁在养这个家,账本里写得明明白白。   说起来这段婚姻的开始倒是挺浪漫,1991年,鞠萍去蒋启星的鞋店定制舞台鞋,这个退伍军人手艺不错,还专门为她量脚定做,他送鞋上门时话投机,笑容真诚,很快就打动了她的心。   尽管家人对这个鞋店老板的条件有些意见,鞠萍还是在1993年和他结了婚,同年生下儿子蒋翼遥,那几年日子过得还算平顺,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完整的家。   转折点来得悄无声息,鞠萍怀孕时还挺着肚子坚持主持节目,系鞋带都费劲,蒋启星却说带孩子不是男人的事,她白天录制晚上剪辑,央视的工作本来就没有固定下班时间,可在他眼里这不叫敬业,只叫不顾家。   鞠萍半夜赶通告回家,换来的是质问,你怎么总这么晚才回来,儿子六一儿童节学校有演出,她因为工作没法参加,这件事后来每次提起都会红眼。   鞋店倒闭后,蒋启星整日待在家里,脾气越来越差,争吵时也不顾孩子在场,家里的温度一点点降下来,从最初的你辛苦了,变成后来的冷漠和指责。   离婚谈判时,蒋启星抛出的条件显然经过精心盘算,他清楚这些年家里的积蓄主要靠鞠萍工资攒下,也清楚母亲对孩子的软肋在哪里。   五岁的蒋翼遥正是离不开妈妈的年纪,用孩子来要挟,这个局摆明了是让她让步,可鞠萍也算得清楚,钱没了可以再挣,央视的工作还在,她的能力还在。   但孩子留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变成什么样,她不敢想,更重要的是,她不愿意向这种操控低头,最终她签了字,净身出户,只带走了儿子。   单亲妈妈的日子比想象中更难,鞠萍把儿子送进寄宿学校,每周末去接他回家,工作依然高强度,《七巧板》《大风车》一场接一场地录,镜头前必须保持笑容和状态。   孩子在央视后台写作业,她边上妆边辅导功课,台本的空白页上夹着育儿笔记,一边背词一边想着孩子感冒吃药了没有。   有时候录制到深夜,她累得在化妆间就睡着了,儿子晚上说梦话会喊妈妈,她听到只能躲在被窝里哭。   外界的偏见、亲戚的闲话、社会的标签,样样都得扛,可她从来没向蒋启星要过一分钱抚养费,这份倔强里藏着她的骨气。   2009年的同学聚会上,鞠萍遇到了大学同学杨硕,这个稳重的男人知道她的经历后主动靠近,给了她很多支持,2010年两人结婚,婚礼低调温馨。   杨硕对她和儿子都很好,经常陪蒋翼遥出去玩,也会在她加班晚归时准备好饭菜,他说的那句孩子也是我的,跟当年那句带孩子不是男人的事形成鲜明对比。   这不是谁拯救了谁,而是两个成熟的人选择了彼此,后来儿子出国留学回来,用第一份工资给妈妈和继父各买了块手表,鞠萍觉得当年的选择值了。   有人问她,如果重来一次会不会后悔,她的回答很坚定,还是会选择带走孩子,但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母爱的牺牲,而是一个女人看清了什么,看清了谁在算计,看清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底气,也看清了有些选择题根本不该被摆上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华网——央视主持人鞠萍:一婚嫁鞋店老板,二婚嫁北京富商,今57岁很幸福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