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伊朗被打了,为什么中国人最激动?因为中国人通过伊朗的悲惨结局,印证了两个事实。第一个是:跪舔美西方,往往结局悲惨,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第二个是:中国当年历经千难万难也要研制核武器,是极其明智的选择。 中东硝烟再起,伊朗导弹工厂被炸,火光映红夜空。中国手机屏幕上,消息推送刷个不停,茶馆里大爷们围着电视摇头叹气。这场远在天边的打击,为什么让我们中国人集体心头一紧? 10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射近200枚导弹,声称报复先前暗杀行动。几天后,10月26日,以色列空军出动上百架战机,精准打击伊朗境内多个军事目标,包括导弹生产基地和防空系统。爆炸声震动德黑兰郊外,伊朗官方确认四名军人丧生,承认设施受损。 这不是头一回了,早几年伊朗核谈判桌上签了协议,转眼美国单方面撕毁,制裁加码,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表态,反对任何加剧紧张的举动,呼吁各方克制。 可网民们不光看热闹,更多是联想到自家事儿。微博、知乎上,热搜话题直冲榜首,有人直言:“伊朗这回又栽了,靠西方许诺的空头支票,换来一顿狠揍。” 伊朗的路子,就是一头栽进美西方的圈套。2015年,伊朗签下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拆掉上千台离心机,换取制裁松绑。石油出口一度回暖,民众盼着日子好过点。可好景不长,2018年美国退出协议,特朗普一纸命令,石油禁运重启,伊朗里亚尔暴跌,通胀率飙到40%以上。工厂停工,超市货架空荡荡,年轻人失业率破30%。伊朗想重返谈判桌,2021年又延长协议,允许更多国际检查。可西方得寸进尺,追加要求,伊朗一步步退让,空间越挤越窄。 结果呢?军事打击来得更猛,经济命脉被卡死。网上有人调侃:“这不就是跪舔的下场?表面和气,骨子里被捏得死死的,早晚得出事儿。”这话说中不少人心坎。想想伊朗这些年,外交上总想靠妥协换和平,可美西方从不讲信用,承诺像空气,一戳就破。 中国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是幸灾乐祸,而是警醒自家。伊朗的妥协链条,总在关键时候断裂,留下满目疮痍。美西方一套一套的,先给甜头,后下狠手。伊朗经济遭制裁,国际地位滑坡,民众生活苦哈哈。这结局,搁谁身上都得反思:国家大事,哪能全指望外人?网上讨论热火朝天,有人贴出历史对比:“伊朗跪了,换来导弹雨;中国当年咬牙自研,才站稳脚跟。”这不光是闲聊,更是集体记忆在回荡。 转头看中国,当年那条核武器研发的路,走得有多苦,大家心知肚明。1955年,中央下定决心搞原子弹,面对美苏封锁,技术空白一片。科研队伍从零起步,戈壁滩上建基地,风沙里测数据。苏联撤专家后,1960年困难时期,队伍里不少人吃不饱饭,还得啃硬骨头。钱学森他们日夜攻关,公式推导到天亮,实验失败了重来。资源紧缺,铀矿靠手工挖,设备自行车运。外交上,压力山大,美方威胁不断,中国领导层反复权衡:不搞不行,靠别人更危险。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蘑菇云升起的那刻,全队欢呼。接着1967年氢弹,1970年导弹核武器结合。 伊朗的遭遇,正好印证中国当年的选择多明智。跪舔美西方,结局就是时间问题,早晚栽跟头。伊朗签协议、拆设备,换来的是更狠的制裁和打击。反观中国,自力更生搞核武,不求人,不怕压,花了近十年,砸进无数心血,却换来战略自主。核威慑在手,外来威胁不敢轻举妄动。中国外交,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积极推核裁军,这不光护自家,还为世界添稳定。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5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