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信号!联合国机构迈出向中国迁移第一步,全球治理正在选择中国。 最近这几天,国际新闻圈子里最热的话题之一,就是联合国机构开始往中国这边靠拢,尤其是上海这个地方。9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挂牌,这可是个大动作,因为这是UNESCO一类中心头一回落户中国大陆,以前这些机构基本都集中在欧美国家。紧接着,9月27日,中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又签了意向书,同意把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也设在上海。这两件事接二连三地发生,让人觉得全球治理的格局好像在悄然调整,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稳当。 先说说这个STEM教育研究所吧。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缩写,这玩意儿在教育界越来越重要,因为未来工作岗位多半和这些领域挂钩。研究所的成立不是临时起意,早从2023年11月就开始酝酿了,那时候UNESCO第42届大会上,大家协商一致通过了在上海建这个机构的决议。为什么选上海?一方面,中国在STEM教育上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从基础教育到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推这块儿,成果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云集,交通便利,能轻松连接全球网络。研究所的定位是推动全球STEM教育创新,重点帮发展中国家提升教育质量,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里的教育部分。简单说,它不光是研究机构,还会当个平台,分享中国在数字教育、AI应用等方面的做法,让更多国家受益。 再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这边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重点项目。签意向书的时候,双方明确了中心的角色:它将成为UNDP全球网络里的一个关键节点,专门聚焦可持续发展议程。啥叫可持续发展议程?就是联合国定的那些全球目标,包括消除贫困、气候行动、可持续城市啥的。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些领域投了不少力气,比如“一带一路”沿线项目里就有不少绿色发展案例。中心设在上海,能借力本地优势,比如浦东的创新高地,帮着协调南南合作。UNDP的声明里提到,这个中心会推动中国方案在全球落地,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让发展中国家更快跟上步伐。两件事加一块儿,看起来像联合国在分散风险,同时也认可中国在多边事务里的靠谱度。 为什么说这是联合国机构向中国迁移的第一步?从历史看,联合国总部一直在美国纽约,二战后那会儿,美国是老大,全球治理的中心自然在那儿。但现在国际形势变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越来越大,全球南方国家希望多点代表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强调,要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中国正好是这块儿的领头羊。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贡献国,中国不光出钱,还出人出力,比如在疫情期间援助疫苗,在气候大会上带头减排。这些实际行动,让国际机构觉得在中国办事更踏实。过去几年,联合国已经在亚洲设了不少分支,比如在东京的UNU总部,在曼谷的ESCAP区域中心。现在上海这两个新机构落地,确实像个信号,表明全球治理的平衡点在东移。 当然,这不是说联合国要全搬家,那得看时机。美国还是大国,影响力没那么容易散。但从趋势看,新机构选址越来越偏向新兴市场。中国提供的不光是钱和地,还有政治稳定和高效执行力。拿STEM研究所来说,它会和上海大学等本地机构合作,开发在线课程,覆盖上百个国家。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则会启动资金机制,帮非洲和拉美国家建低碳基础设施。这些项目落地后,能直接改善民生,让人看到实打实的成效。相比之下,一些老牌机构在原地待着,效率有时跟不上时代节奏。 这事儿对全球治理有啥深意?首先,它补了国际机制的短板。联合国2030议程里,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是重头戏,但发展中国家资源有限,推进慢。中国加入进来,能带来技术转移和经验分享。比如,在AI教育上,中国有海量数据和算法优势,研究所能把这些转化成普惠工具。其次,它强化了多边主义。中国一直推“共商共建共享”,不搞霸权那一套。在G20、金砖峰会等场合,中国总强调平等对话,这和联合国精神对得上号。机构落户中国,也等于给全球南方加了话语权,古特雷斯在报告里就点过这名,让更多国家参与决策。 从中国角度看,这对上海是利好。上海本来就是国际金融中心,现在加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标签,更能吸引全球人才。想想看,研究员们来这儿工作,能顺便体验高科技园区,碰撞出新火花。对全国来说,它拉动了产业链,从教育科技到绿色投资,都能带活一池春水。国际上,这事儿也传得挺广,媒体报道里都说这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不是硬碰硬,而是通过合作赢得信任。
重大信号!联合国机构迈出向中国迁移第一步,全球治理正在选择中国。 最近这几天,国
纸短情长啊
2025-10-01 02:42:41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