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在可能已经到了较量的关键“决赛阶段”。眼下中国面临的最大麻烦,可能就是美

史鉴奇谈 2025-10-01 13:00:43

中美现在可能已经到了较量的关键 “决赛阶段”。眼下中国面临的最大麻烦,可能就是美国的两个招数,先是想搞经济收割,要是这招没成功,说不定还会冒险动起战争的念头。美国想要把中国经济搅乱,就像当年收割苏联那样,给美元续上一口气。可中国跟苏联不一样,也不是印度,这场较量最后会咋样,或许跟美国心里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美国的操作逻辑向来直白。美联储先敞开印钞机,让海量美元涌向全球。这些热钱会推高各国资产价格,催生泡沫。等到泡沫吹得足够大,美联储再突然加息,抽走流动性。   资产价格暴跌、本币汇率跳水、债务危机爆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就来了。这时美资再带着现金入场,用白菜价收购别人的核心产业。当年苏联解体后,美国资本就是这么啃下那些优质重工资产的。   可中国不是苏联,更不是印度。美国这把镰刀挥过来时,才发现砍在了铁板上。   他们首先祭出的关税大棒就没达到预期。2025年4月起,美国接连升级对华关税,税率一路飙到125%。他们以为这能打垮中国制造业,结果中国直接亮出反制牌。   商务部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对美出口韧性远超预期。更关键的是,中方的反制让美国农民和零售商先扛不住了。货架上的商品涨价,选票仓的抱怨声四起,最终逼得美国在日内瓦会谈中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   关税没用,美国又想动金融的心思。他们盯着中国海外那笔堪比全年GDP的美元资产,动过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冻结资产的念头。这种想法看着狠,其实是自毁长城。   邹天石教授早就点透了关键。美元看着是美国发行的,实则是全球贸易的共有财产。全球一半以上的美元流量不在美国本土,而在中国手上的美元资产背后,是实打实的制造业产能背书。   真要动手冻结,美国首先得分辨清哪些美元是中国的,哪些是自己的。这个过程会彻底撕碎美元的公信力,大批美元会变成死钱沉淀下来。全球贸易结算会陷入停顿,最先扛不住的其实是依赖美元循环的美国自身。   更让美国郁闷的是,中国早给美元收割砌好了“防火墙”。资本账户管制这道堤坝,把短期热钱的进出挡得明明白白。热钱进不来兴风作浪,自然就炸不出可以收割的泡沫。   中国手里的巨额外汇储备,更是成了反制的利器。美国想等别国资金链断裂时抄底,中国却提前借出美元帮这些国家续命。更妙的是,这些借款要求用人民币偿还,既破了美元收割的局,又悄悄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   制造业的底气更是让美国没辙。中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欧日总和,全球市场离不开中国造。美国想让盟友跟中国脱钩,可欧洲的汽车厂缺了中国的零部件就开不了工,东南亚的电子厂离了中国的材料就没法生产。   他们喊了半天“供应链重组”,最后发现只是把中国的中间品换成了东南亚的组装件,核心环节还是绕不开中国。这种重组除了增加成本,对中国的产业根基毫无影响。   至于美国放话的“战争念头”,更像是虚张声势。中美都是核大国,没人敢轻易掀开底牌。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看着密集,实则处处受制。   他们的航母编队要考虑东风导弹的射程,他们的军事基地离中国太近,反而成了活靶子。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根本撑不起一场大规模战争。   国债高企、通胀未平,真要动武,最先垮掉的可能是美国自己的经济。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战争威胁”,更像是打不赢经济战之后的嘴硬。   日内瓦会谈达成的共识其实已经说明问题。美国取消大部分关税,同意建立定期磋商机制,本质上是承认了对华打压的失效。他们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接受互利合作的现实。   这场较量的走向,早就脱离了美国的预期。他们以为中国会像苏联那样被拖垮,却没料到中国用资本管制防住了金融偷袭。他们以为关税能搞垮中国制造,却没看到中国产业的全球韧性。   他们更没算到,自己的套路正在反噬自身。美元的公信力因为动辄制裁开始下滑,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更多国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能源贸易。   美国想靠收割中国给美元续命,最后反而可能加速美元霸权的松动。这结局,恐怕是他们喊出“决赛阶段”时,从来没想过的。   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表谈话》

0 阅读:185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