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仪,中国无法生产时,国外的飞利浦卖中国3000万一台,中国自主研发量产后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01 13:45:21

核磁共振仪,中国无法生产时,国外的飞利浦卖中国3000万一台,中国自主研发量产后,国外卖280万一台,这就是自主研发的价值。 早个十几年,咱们国内的医院想装台像样的核磁设备,那得仰着脖子看国外品牌的脸色,飞利浦、西门子这些牌子几乎把高端市场包圆了。 那时候别说3.0T这样的高端机型,就算是1.5T的普通款,价格也高得吓人,说是“一台设备半栋楼”都不夸张,有些医院攒好几年经费才能拿下一台,更别提基层医院了,想都不敢想。 更让人头疼的是,不光买设备贵,后续的维保更是个“无底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之前给一台飞利浦3.0T核磁买两年全保服务,中标价就快360万,平均一年近180万,这还只是常规保养,要是核心部件坏了,换个零件都得等国外厂家发货,不仅耽误诊疗,费用还得对方说了算。 那时候国外品牌吃准了咱们造不出来,价格说涨就涨,技术参数藏着掖着,连维修手册都得层层申请才能看,这种被动劲儿,只有用过的医院才懂有多憋屈。 其实不是咱们不想自己造,这东西的技术门槛实在太高了。就说最关键的超导磁体,以前都得用大量液氦来冷却,而咱们国家液氦自给率低,全靠进口,等于被人掐住了脖子。 浙江余姚的鑫高益公司为了突破这个难题,从2016年就开始啃硬骨头,足足花了9年时间,砸进去2个亿,还联合了医院和大学搞产学研协同,才终于搞出了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把设备重量从5吨降到3吨多,性能还不输进口货。 联影医疗更厉害,直接跳过常规型号,2021年就推出了全球首台5T全身核磁仪,一天能查100个部位,效率是老设备的两三倍,这可是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等咱们自己的设备能稳定量产了,国外品牌的价格立马就“绷不住了”。就拿3.0T机型来说,前些年还动辄两三千多万,现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的中标价已经降到了1298万,要是碰上批量采购,价格还能更低。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以前基层医院想配核磁设备,要么没钱买,要么买了用不起,现在不一样了。 温州瓯海区的丽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靠华侨捐赠的561万就配上了西门子1.5T核磁,辖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查,自费只要150块一次,低保户还能免费。 这放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的事儿,正是因为国产设备把整体市场价格拉了下来,这些民生福利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更深远的是,自主研发带动的是一整个产业链的崛起。“十四五”这几年,国内医疗装备产业年复合增长率都快11%了,2024年市场规模冲到1.35万亿元,医疗器械企业超过3.3万家。 以前卡脖子的核心部件,比如梯度线圈、射频系统,现在国产化率逐年提升,连CT球管这种关键零件都能自己造了。 截至2024年底,医学装备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104.5万件,这些技术储备可不是花钱能买来的。 现在工信部还联合卫健委搞高端医疗装备推广,鼓励企业和医院组成联合体搞创新,就是要让更多“中国造”设备走进临床。 说到底,核磁设备价格从“天价”到“亲民”,表面看是数字的变化,实际上是自主研发给咱们挣来的话语权。 以前国外品牌敢漫天要价,是因为吃定了我们“非买不可”;现在我们能自己造,甚至造得更好,他们自然得放下身段。 这不仅让医院减轻了负担,更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不用再千里迢迢跑大城市看病,让高精尖的医疗技术真正下沉到基层。 所以说,自主研发从来不是简单的“替代进口”,而是用技术打破垄断,用实力守护民生,这才是最实实在在的价值。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okkko

okkko

2
2025-10-01 15:11

量产了买的比原来十分之一还少,医院收费能降成十分之一么?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