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01 14:45:25

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首先得说清楚,雷达锁定根本不是电影里“滴滴”响几声那么简单。就像《航空知识》里分析的那样,雷达扫描刚开始就像灯塔的光在海面乱扫,波束宽、间隙大,这时候战机只是偶尔收到信号,还能靠机动躲开。 可一旦雷达确认目标,就会切换成“凝视”模式,比如相控阵雷达能在毫秒级调整波束方向,每秒对目标测量十几次,把距离、速度、方位算得一清二楚,这才是真正的锁定。 战机上的雷达告警器一收到这种持续密集的信号,飞行员就知道麻烦来了,可这时候想跑已经晚了半截。 更要命的是导弹的本事早就今非昔比了。现在的空空导弹比如霹雳-15E、AIM-120D3,根本不是靠蛮力追,而是有一套“组合拳”。 发射初期靠载机雷达引导,飞到半路就自己打开主动雷达,同时还能接收红外、紫外信号辅助追踪,导弹发动机尾焰的紫外线信号逃不过告警系统,可等战机察觉时,导弹往往只剩几十公里距离了。 更关键的是机动性差距,战斗机的极限过载最多10G,意思是飞行员要承受自身10倍体重的压力,普通人早晕过去了;可先进导弹的过载能达到70G,转弯灵活得像蛇,战机的任何规避动作在它面前都慢半拍。 业内有个“不可逃逸区”的说法,只要战机进入这个范围,被锁定后基本没救。去年印巴空战就印证了这一点,印度阵风战机以为躲在150公里外就安全,没想到霹雳-15E的实际射程比标注的多50公里,一下闯进了不可逃逸区。 更糟的是,歼-10C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用频率捷变技术骗过了阵风的告警系统,直到导弹逼近才触发红外警报,飞行员连扔干扰弹的时间都没有,三架战机直接被击落。 有人可能会问,歼-20不是隐身吗?可隐身是为了减少被发现的概率,不是被锁定后能逃。歼-20能靠隐身突破防空网,但如果真被JY-27A这种米波相控阵雷达锁定,一样躲不过导弹。 因为隐身设计主要针对分米波、厘米波雷达,米波雷达能轻易捕捉到它的痕迹,再加上多基址雷达组网,反射波根本跑不掉。 而且现代导弹早就不是单靠雷达制导了,红外紫外复合制导能追踪战机发动机的热信号,就算关掉雷达,导弹照样能追着尾焰打。 再说说那些看似管用的规避手段,其实大多是自欺欺人。扔箔条干扰弹对付早期雷达还行,现在的导弹能分辨真假目标,箔条那点雷达反射信号根本骗不过它;红外干扰弹也怕复合制导,导弹能同时看热信号和雷达回波,哪那么容易被晃过。 更先进的拖曳式诱饵虽然能模拟战机信号,但导弹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就能分清主目标和诱饵,毕竟诱饵的机动性和真实战机差太远。 有人说可以靠“蛇形走位”消耗导弹动能,可导弹的燃料足够支撑在有效射程内保持高速,等燃料烧完时,距离战机也只剩几公里了,这时候就算导弹不追了,战斗部引爆的冲击波和碎片也能把战机打下来。 说到底,现代空战早就不是“狗斗”时代了,雷达和导弹的技术代差太大。战斗机的机动性再强,也强不过能承受70G过载的导弹;电子干扰再先进,也躲不过复合制导的眼睛。 就像军事专家说的,现在空战拼的是“先发现、先锁定、先发射”,一旦被对方抢到这三步,剩下的基本就是导弹的表演时间。 哪怕是歼-20这样的顶尖战机,核心优势也在隐身突防和先敌攻击,要是真被对手的雷达牢牢锁住,一样难逃被导弹追着打的命运,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被无数技术数据和实战案例验证过的事实。

0 阅读:0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