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美国政府”关门“,这次停摆相比七年前那次,恐怕造成的影响会更大。 当地时间10月1日零点一到,美国联邦政府在时隔 7之后,再度陷入 “关门” 的窘境。 这场由特朗普政府与国会两党相互博弈引发的危机,和2018年底那场持续35天的僵局相比,爆发得更为仓促。 上一次停摆的直接原因,是特朗普极力推动的美墨边境墙拨款事项;而此次矛盾的核心,则集中在 “奥巴马医保” 的补贴政策上,共和党提议削减医疗补助的开支,民主党却坚决要求延续相关补贴,两份临时拨款法案在参议院先后被否决,最终导致80万名联邦雇员无奈沦为政治博弈里的 “受害者”。 白宫在停摆正式启动前,突然下令各政府部门着手准备 “永久性裁员”,这一行为打破了以往 “停摆结束后员工复工、薪资补全” 的惯例。 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 “要采取无法挽回的行动”,这让原本有希望通过协商解决的财政难题,笼罩了一层阴影。 和七年前年的停摆相比,此次危机带来的冲击呈显然更大。 本次停摆才刚刚开始,高盛集团就估算出 “每周损失70亿美元” 的惊人数据,换算之后相当于每天有10亿美元。 承担 “经济体温计” 功能的劳工统计局、通胀监测机构等部门陷入停摆,即导致将在10月召开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会失去非农就业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关键指标出现偏差,进而引发美元汇率、美债价格的剧烈波动。 2018年的停摆虽然也对数据发布产生了影响,但当时并未和美联储的降息窗口期重叠,而此次特殊的时间节点,可能会让美国经济陷入 “盲目前行” 的危险局面。 在上一轮停摆中,联邦雇员虽然被迫无薪休假,但停摆结束后,所有拖欠的薪资都得到了全额补发。 然而在本次停摆中,特朗普政府提出 “永久性裁员” 计划,让联邦雇员陷入 “工作难保” 的极度恐慌之中。 对普通民众而言,停摆带来的影响来得更快、更猛烈,护照、绿卡办理窗口大量关闭,许多计划出境的游客被迫取消行程;机场安检人员短缺的问题愈发严重,导致航班延误率大幅上升。 不止如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常规检查工作暂停,新药审批进度放缓,公共卫生防护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漏洞。 2018年停摆事件结束后,尽管两党的支持率都出现了下滑,但民众依然对 “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抱有期待。 而此次停摆发生之前,两党在医保、移民等关键议题上已经僵持了半年之久,国会在休会到最后三天时才匆忙启动谈判,充分暴露了低效与失灵。 民调数据显示,超七成的美国民众认为 “政府正在把公共服务当作政治博弈的筹码”,对两党的信任度双双下跌。 为什么美国政府这次非要停摆呢?其根源在于美国政治生态中 “三重问题” 的持续恶化: 首先是两党的严重分歧,从 2018 年的 “筑墙争议” 到 2025 年的 “医保拉锯”,两党之间的分歧已经从单纯的 “政策差异” 演变成激烈的 “完全对抗”。民主党将医保政策视为 “执政的基础”,而共和党则将其看作 “冗余的体现”,双方几乎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 其次是预算程序失效,近年来,两党放弃了常规流程,转而依靠临时拨款法案 “勉强支撑”。2024 年12 月、2025 年3 月的两次 “最后时刻紧急推进” 式的拨款谈判,耗尽了制度本身的弹性空间,此次停摆的爆发,本质上是 “弹尽粮绝” 后的必然结果。 最后是对立的加剧,特朗普政府把 “裁员” 当作威胁的手段,这种 “强硬对抗” 的态度,比2018年的对峙更具破坏性,也进一步加剧了政治体系的分裂。 目前,舆论普遍预测,此次停摆可能会持续两周 以上,随着经济损失不断扩大、民众不满情绪持续上升,两党很可能会达成一份临时拨款协议。 到那时,共和党或许会在医保补贴问题上做出象征性的让步,民主党则可能接受 “先让政府恢复运转,再继续谈判” 的方案。 但这种解决方案只是 “治标不治本”,如果“病因”得不到根治,下一次政府停摆或许很快就会再次上演。
从这一天起,特朗普才是真正的总统说实话,2025年9月30日之前,特朗普还只
【22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