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生前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抗美援朝那一战,美国集结了'联合国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01 20:45:26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生前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抗美援朝那一战,美国集结了'联合国军',依旧没有阻挡中国志愿军的势如破竹,毫无疑问,中国是最大的赢家!但,美国却并不是最大的输家!” 1950年美军仁川登陆后一路北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还派第七舰队闯进台湾海峡,新中国刚成立就面临着“钢刀架在脖子上”的威胁。 当时谁都觉得中国不敢出兵,毕竟中美实力差距大得吓人:美国钢产量8772万吨,中国才60.6万吨,有人形容这是“叫花子与龙王比宝”。 可志愿军硬是凭着“钢少气多”的劲头,连续发动五次战役,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三八线,最终迫使美国坐在停战谈判桌前。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得明白,这对中国绝不是平局,而是确立了新生政权作为军事强国的地位,这种威信此后几十年都没动摇过。 并且,中国能成为最大赢家,可不是靠嘴说的。战场上,志愿军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减员36.6万,而“联合国军”总损失超过147万,美国光战费就花了400亿美元,物资消耗7300多万吨,中国只花了62.5亿元人民币,消耗560万吨物资。 更关键的是战略目标的达成:原本美军都计划在鸭绿江建机场了,最后却被钉死在三八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都承认,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的错误的战争”。 这场仗打出了国威,连美国西点军校教官都坦言,从鸭绿江打到三八线,对美军来说是完完全全的军事失败。 国际上,之前不少国家还把中国当“软柿子”,战后却没人敢再小觑;国内,巴金去前线采访后写下“中国人扬眉吐气”,连曾反对出兵的梁漱溟都彻底信服,全国建设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更实在的是地缘安全,要是美军真驻在鸭绿江边,后来解决台湾问题恐怕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正是这场胜利保住了战略后方的稳固。 但基辛格说美国不是最大输家,这话更见战略眼光。美国虽然没打赢,却没伤着根本,反而借着战争巩固了全球霸权。 原本北约内部还松松散散,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趁机强化了对欧洲的军事控制,还在亚太拉了一堆盟友,和日韩等国签了军事协定,建了大批军事基地,把势力范围稳稳扎在了东亚。 更重要的是,美国通过这场“有限战争”摸清了冷战的玩法,既展示了武力,又没敢扩大成核战争,杜鲁门虽然喊过要用原子弹,最后也没敢真用,毕竟中国的硬气和苏联的核威慑摆在那,艾奇逊后来坦言这招“把盟友吓得半死,对敌人却没起作用”。 而且美国从战争里吸取了教训,麦克阿瑟被解职后反复告诫继任者,千万别再随便卷入亚洲战争,这种战略反思反而让美国后来在冷战中少走了不少弯路。 那谁才是最大的输家?基辛格的答案其实藏在话里,就是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原本想借朝鲜战争消耗中美,让中国更依赖苏联,可没想到中国凭着自己的力量顶住了美军,苏联的援助反而加速了中国的自立。 战后中国不仅没变成苏联的“跟班”,还下定决心搞自己的工业体系和核武器,后来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能硬气地走自己的路,靠的就是抗美援朝打下的底气。 更别提苏联在战争中既没敢公开出兵,又没能掌控战局,最后眼睁睁看着中美都在战争中实现了战略目标,自己却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说到底,基辛格的这番话,是把战争放在整个冷战格局里看的。 中国赢在“立国”,用一场硬仗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美国输了战场却赢了战略布局,巩固了霸权体系;而真正输得彻底的,是那些想坐收渔利却最终失控的势力。 这场战争早就证明,正义的力量从不会被武力压垮,而大国博弈的胜负,从来都不只在枪林弹雨里,更在长远的战略智慧中。

0 阅读:25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