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位犯人结束了自己长达40年的牢狱生涯,结果刚刚走出监狱,他就立马给

谈古论今朝 2025-10-03 19:45:34

1991年,一位犯人结束了自己长达40年的牢狱生涯,结果刚刚走出监狱,他就立马给国家副主席写了一封信,信里面他只说了一句话,是否还记得曾经的一千担救命粮。 1991年,一封仅有一行字的信被送到国家副主席王震的办公桌上。信上问道:“您还记得当年在我家借的1000担救命粮吗?”这封没有署名的信引起了王震的重视,他立即要求相关部门核实情况,从而揭开了一段被尘封46年的军民鱼水情故事。 没人能想到,写这封信的不是啥权贵亲友,就是刚从监狱出来的陈策,那年他都快70岁了,坐牢坐了40年,出来时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是狱友凑了点钱给他买了件单褂。他没先找亲人、没先谋生计,满脑子就想写这封信,不是要讨债,是想问问当年的人还记不记得,他当年没做错事。 王震看到“一千担救命粮”这几个字,当时就搁下了手里的文件,眉头皱了又舒,嘴里还念叨着“一千担、红安、陈策”——他一下子就想起1945年的事儿了。那时候他带着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往华南挺进,路过湖北红安(当时叫黄安),部队断粮整整三天,战士们啃树皮、煮草根,有的小战士饿晕在行军路上,再找不到粮,部队根本走不动。 那会儿陈策是红安当地的开明乡绅,家里有几顷地、一座粮仓,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饥荒年月,手里有粮就是硬通货。南下支队的同志上门求粮时,其实没抱太大希望,毕竟那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到处宣扬“红军抢粮”,不少人都怕惹祸。可陈策跟着同志去看了看饿肚子的战士,回来就拍了板:“开仓,借一千担!”手下人劝他,说借粮给红军,要是国民党回来,全家都得遭殃,陈策却摆手:“红军是为老百姓打仗的,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送命,我担这个险!” 这一千担粮,救了南下支队的急,战士们背着粮、揣着陈策给的干粮,顺利走出了红安。可没等部队走远,国民党反动派就回了红安,一听说陈策借粮给红军,立马把他抓了起来,扣了个“通共叛国”的帽子,先关在县里的大牢,后来又转到武汉、重庆的监狱,一押就是40年。这40年里,陈策没少受折磨,可不管狱警怎么逼他“认错”,他都咬着牙说:“我借粮给红军,没做错!” 王震核实清楚写信人就是陈策后,心里又酸又急,当即就说:“不能让好人再受委屈!”很快,相关部门就赶到红安找到陈策,不仅给他彻底平了反,恢复了名誉,还按照当时的粮价,折算成现金补给了他。陈策拿到平反通知书那天,攥着纸哭了老半天,说:“我没盼着别的,就盼着有人知道,我当年没通敌,我是帮红军!” 其实现在不少人提起“军民鱼水情”,总觉得离自己远,可陈策和王震的事儿,实打实说明这情分不是空话。当年老百姓敢拿命护红军,是信红军能给老百姓谋好日子;后来陈策蒙冤40年,国家没忘了他,是没负老百姓的信任。这一借一还、一盼一寻,藏的就是最真的军民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6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