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副师长赵连玉从越南战场返回祖国的途中,不幸被狙杀,搜查后,竟发现这个

谈古论今朝 2025-10-03 20:45:38

1979年,副师长赵连玉从越南战场返回祖国的途中,不幸被狙杀,搜查后,竟发现这个狙击手是一位“当地农民”。 ​​话说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开打,赵连玉调到东线,当53214部队副师长,率376团执行穿插任务。 部队从广西出境,穿越丛林推进高平地区,越军利用地形打游击,我军硬是正面推过去。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能带着部队硬闯越军防线的副师长,15岁就扛着枪上了战场。 咱们得说说赵连玉15岁参军那茬,那是1946年,正是解放战争刚打响的时候,他老家在山东沂蒙一带,当时村里不少青年都报名参军,半大的他看着部队路过,拽着老兵的衣角就不肯放,非要跟着走。 那时候他个头矮,扛着缴获的日式三八步枪,枪托都快到腰眼,行军时走快了枪就晃,还是老兵帮他调整了背带,教他怎么省劲扛枪、怎么在夜里辨方向。 没人靠关系提拔他,从解放战争时的普通战士,到抗美援朝时的排长,他全是靠实打实的战功拼出来的,上甘岭战役后期他还带过班,在坑道里守了二十多天,断粮断水时就嚼压缩饼干渣子,硬是没让敌人突破防线。 后来从朝鲜回国,他没想着转去后方享安稳,接着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从连长升到营长,再到团参谋长,每一步都跟部队的训练、演习绑在一起,战士们都说他“懂打仗、不摆官架子”,因为他不管是野外拉练还是战术推演,都跟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 1979年接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时,赵连玉刚调到53214部队当副师长没俩月,组织让他率376团执行穿插任务,他没半点犹豫,连夜跟团里的干部研究路线,把高平地区的地图翻得卷了边。 要知道,高平一带全是深山老林,树密得能遮天,越军早就挖好了猫耳洞、暗堡,还在草丛里埋了地雷、插了竹签,穿插任务不光要快,还得藏得住,一旦暴露就会被围堵。 赵连玉带着部队从广西凭祥出境后,几乎天天走夜路,白天就躲在树林里隐蔽,战士们饿了就啃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水,他自己也不搞特殊,干粮不够了就把自己的分给年轻战士,遇到难走的路段,还会亲自带头砍树开路。 有一次部队遇到越军的游击小分队袭击,子弹从树后飞过来,他第一时间不是躲起来,而是趴在地上观察火力点,指挥战士们分成两组包抄,没半小时就解决了敌人,还缴获了两把冲锋枪,当时就稳住了部队的士气。 谁都没想到,3月上旬部队开始撤军,眼看就要回到祖国边境,赵连玉却出了事。那天他带着几名参谋在队伍后面断后,检查有没有落下伤员和装备,走到高平附近一个山坳时,突然一声冷枪响,他胸口中弹,当场就倒了下去。 战士们急红了眼,一边把他抬到安全地方急救,一边四散搜查狙击手,最后在附近一个破茅屋里找到了那个开枪的人,穿着粗布衣服,手里还拿着锄头,看着跟当地农民没两样。 可仔细一搜就露了馅,这人怀里藏着一把越军装备的SVD狙击步枪,身上还有越军的士兵证,根本不是什么普通农民,就是伪装成平民的越军狙击兵。 后来战士们才知道,当时越军为了阻拦我军撤军,专门让一部分士兵脱下军装,伪装成农民、猎户,躲在路边或村里打冷枪,不少解放军战士都栽在了这种阴招上。 想起赵连玉副师长这一辈子,从15岁的半大孩子到带兵打仗的副师长,几十年都泡在部队里,没跟家人过过几个安稳年,临了撤军回家了,却没能踏上祖国的土地,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更让人膈应的是越军这种打法,明明是正规军,偏要伪装成平民,既违背了国际法,也让当地无辜百姓跟着受牵连,我军战士作战时还要顾及会不会伤到平民,反倒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赵连玉副师长的牺牲,不是因为我军战斗力不行,而是输在了敌人的不讲规矩上,可也正因为这样,才更显他和那些牺牲战士的不容易,他们是拿着命在护着祖国的边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