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和珅临死前,皇帝问他:“你贪了朝廷这么多银子,难道花得完吗?”没想到

落叶随风呀 2025-10-04 01:39:06

1799年,和珅临死前,皇帝问他:“你贪了朝廷这么多银子,难道花得完吗?”没想到,和珅只回了一句话,就让皇帝当场愣住了。 先说和珅这个人吧,他本名善保,钮祜禄氏,1750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破落满洲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是福建副都统,早早病死,母亲也走得早,留下他和弟弟相依为命。你想想,那时候一个十七岁小子,家徒四壁,怎么活下去?历史记载,他靠亲戚勉强接济,勉强进了咸安宫官学念书。这地方是给满族子弟准备的,教些满汉蒙藏文字,他在那儿苦哈哈地学,吴省兰老师还挺看好他。乾隆三十七年,他中了举人,次年进士,进了翰林院当检讨。可翰林这活儿清汤寡水,没啥实权,他很快就转去宫里当三等侍卫,站岗放哨那种。你说,这算不算一步步往上爬的开始?问题是,他爬得太快了点,让人怀疑中间有没有啥捷径。 乾隆四十年,有天皇帝看西藏的奏折,全是藏文,没人会译。和珅站出来,自告奋勇,说自己能行。结果他真译了,还译得准,原来他会四种文字。乾隆一高兴,就把他从侍卫提成乾清门侍卫。从这儿起,和珅开始贴身伺候皇帝,闲聊时总能说点皇帝爱听的,乾隆南巡什么的,他都帮着张罗。没几年,他就升户部侍郎,管钱袋子了。户部这位置,肥得流油,你想想,国家财政大权在手,谁能不动心?历史书上说,他开始卖官鬻爵,官位明码标价,银子哗哗往家流水。乾隆晚年爱玩,六次南巡,每次队伍拉得老长,沿途修宫殿、摆宴席,花销巨大。国库吃不消,他就从这儿抠油水。问题是,这些钱真就全进了他兜里吗?还是说,他得帮皇帝擦屁股? 再想想嘉庆这人,他是乾隆第十五子,从小看着和珅风头正劲,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乾隆在位时,嘉庆名义上亲政,其实乾隆还管着事儿,和珅就是乾隆的左膀右臂。嘉庆早就在暗地里查和珅的账,可没敢动,因为怕惹老爹不高兴。乾隆崩了,正月初三的事儿,正月十三,嘉庆就下手了。先是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结党营私、贪污枉法啥的,然后抄家。抄出来的家当,吓人一跳: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估算下来二三亿两白银,有的说八亿两,相当于清朝十几年国库收入。你算算,那时候清朝一年财政也就七千万两,和珅一人就顶十几个国库。这数字靠谱吗?历史学家争论过,有些说夸张了,但起码上亿是跑不掉的。抄家时,官兵从他家地窖里挖出银元宝堆成山,房产上千间,铺面田庄遍地开花。他家大院子,占地几百亩,里面藏着夹壁墙,砸开全是金条。 现在说到那个关键问题了:嘉庆问他,贪这么多银子,花得完吗?和珅回话说,那些钱是为皇上准备的,大部分用来补南巡和宫廷开销的。嘉庆听完,愣在那儿。这话听着像推脱,但细想也对得上号。乾隆老了,爱奢华,南巡一次就花几千万两,修园子、建行宫,国库空了就得有人填。和珅管户部,自然得想辙。他卖官得的钱,部分真补了这些窟窿,但更多进了自己腰包。问题是,这算不算替皇帝背锅?嘉庆自己继位时,国库也空荡荡的,白莲教起义闹得凶,黄河决口要修,全靠抄和珅的家产救急。抄来的钱,够用了好几年。你说,这事儿里谁更亏?和珅贪是真贪,但乾隆的挥霍不也推波助澜? 和珅聪明是聪明,可他结党太狠了。拉帮结派,压制异己,朝里谁不服就整谁。像刘墉、纪晓岚那些人,多少给他添堵,但他总能化险为夷。乾隆信他,嘉庆恨他,可嘉庆抄家后,也没全杀光他家。儿子丰绅殷德娶了公主,饶了一命;弟弟和琳革职充军,但没赶尽杀绝。为什么?因为和珅的钱太管用了,嘉庆还得靠这笔横财稳江山。 和珅的贪不是瞎贪,他把钱投出去生钱。买地开店,京郊田庄上百处,绸缎庄、钱庄啥的都有。抄家清单上,银锭几百万两,金器几千件,字画古董堆成仓。清朝罚银制度那会儿,和珅当政时罚的银子最多,流入内务府的钱,他手脚不干净。学者统计过,1778到1795年,罚银案子101宗,总额五百多万两,大部分进了私囊。可这比起抄家数字,小巫见大巫。 嘉庆处理和珅,正月二十五赐白绫,自缢而死,四十九岁。尸体草草埋了,党羽如福长安、苏凌阿,全砍了头。抄的家产充公,缓解了财政危机,但嘉庆也没闲着,借机整顿,罢免了不少闲官,减了些奢靡。可王朝的衰落,从这儿开始加速。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落叶随风呀

落叶随风呀

恰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