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5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

清幽画师君 2025-10-04 20:06:57

1998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5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朴树却说:“我写两首歌,包赚不赔! ” 朴树出生在1973年的南京,家里父母都是北大教授,父亲搞地球物理,母亲研究计算机,从小环境就特别学术化。他小时候在北京长大,上北大附小,当过班长,日子过得挺规矩。初中时考北大附中差了0.5分,父亲想找关系也没成,只能去北大二附念书。这事儿对他打击不小,从那开始他就有点不爱按部就班。1993年考上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可没两年就退学了,全身心扑在音乐上。那时候他没收入,就在家靠父母养着,每天抱着吉他写歌,五年下来啥也没出。父母本来希望他像他们一样搞学术,有稳定工作,但他偏偏对音乐着迷,觉得那是自己唯一能发光的地方。家里人也没强迫他,就这么由着他,但压力肯定越来越大。 1998年那会儿,朴树在家待了五年,母亲终于忍不住提了刷盘子的事。他当时写了《白桦林》和《那些花儿》两首歌,自信满满地说准能赚。直接拿着歌去找高晓松,高晓松听了当场签他进麦田音乐。这事儿对朴树来说是关键一步,因为之前他啥机会都没有。高晓松看中了歌里的那种真挚劲儿,直接给了合同。朴树回家告诉母亲,她还是觉得不靠谱,劝他现实点。但朴树没听,继续往前冲。签约后他开始准备专辑,花了不少时间修改曲子。公司那边也帮他打理发行事宜。这段经历让他从一个在家闲着的年轻人,慢慢转变成职业音乐人。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挺倔的,坚持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 朴树1999年出了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歌基本都是自己写的,在当时摇滚圈小有名气。销量不算爆炸,但让他站稳了脚。2003年第二张《生如夏花》出来,风格更摇滚一些,歌词里多了一些人生感慨。他那时候已经改名叫朴树,艺名听着简单接地气。2005年他和吴晓敏结婚,俩人挺低调,没大办。婚后他没急着出新东西,反而减少曝光。很多人劝他多上节目多赚钱,他都不感兴趣。张亚东每年都催他出专辑,他总回说钱够用就行,不想折腾。这态度在娱乐圈挺少见,大部分人红了就想捞更多,但他就爱在家安静写歌。2014年韩寒找他写《后会无期》的主题曲,他交了《平凡之路》,这歌一下子火了,唱出了很多人心里的迷茫和坚持。 朴树从小就没继承父母的学术基因,他更喜欢音乐那种自由感。父母是北大教授,父亲推动过空间项目,母亲是计算机专家,但朴树偏偏不走那条路。退学后五年在家啃老,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就是不靠谱。但他写歌时特别认真,每天琢磨旋律,不出门不社交。母亲那句刷盘子的话,其实是积累了五年担心后的爆发。朴树回应时写了那两首歌,直接行动起来。找高晓松的过程也没拖泥带水,听完歌就签了。这事儿证明了他的眼光准,但母亲还是泼冷水,觉得音乐不稳当。朴树没争,继续投入音乐。十年下来,他没被质疑打倒,反而越做越纯粹。娱乐圈浮躁,他却像一股清流,不营销不炒作。 朴树的音乐风格总带着点忧郁和真实,歌词不花哨,但戳人心。《平凡之路》火了后,他没乘胜追击,而是继续低调。拒绝综艺,不爱曝光,这在明星里挺罕见。张亚东劝他赚钱,他总问为什么要多挣,够用就好。这心态源于他早年经历,那五年啃老让他明白,追求梦想不是为了钱,而是内心的满足。1998年那次对话,其实是转折点,母亲的话逼他行动,他的话则是对梦想的赌注。结果他赢了,但过程没那么光鲜。专辑发行后,他偶尔开演唱会,但规模小,不爱大场面。结婚后生活更稳定,吴晓敏是演员,俩人互相支持,但他还是专注音乐,不掺和别的。 朴树的人生轨迹挺有意思,从高知家庭走出来,却选了音乐这条不稳的路。父母希望他稳定,他却觉得抱着吉他才自在。退学后五年,他没白费时间,那两首歌就是积累的结果。高晓松签他时,看中的是歌里的真情实感,不是包装。母亲不看好,但也没阻拦,就这么看着他走下去。十年坚持,2014年《平凡之路》证明了一切。这歌不只为电影添彩,更是朴树这些年心路的写照。很多人听完都感同身受,觉得像在说自己的人生。朴树红了后,没变调,继续在家创作,不追名利。这在圈里是少数派,大部分人红了就变,但他保持初心。 朴树的低调不是装的,是真性情。张亚东每年劝,他都婉拒,不想为了钱妥协。娱乐圈诱惑多,他却守着自己的小世界。早年啃老五年,让他学会了忍耐和专注。1998年母亲的话像一记警钟,他回应后就开始行动。签约麦田是起点,之后专辑一张张出,风格越来越成熟。《生如夏花》里有一些摇滚元素,唱出了生命的无常。结婚后,他生活更规律,但音乐没停。韩寒找他时,他没犹豫,写了那首经典歌。火了后,朴树没到处跑通告,就在家安静待着。这份淡定,让很多人佩服。他成了乐坛的清流,有实力却不张扬。

0 阅读:208
清幽画师君

清幽画师君

清幽画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