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突然公开放话:“中国每年虽然有800万大学生,真正的‘精英人才’却少得可怜,连稀有的几个理科天才也加入了美国国籍,给美国人效力!”字字诛心,原来中国从来不缺“精英人才”,而是人都‘跑光了’! 就拿留学圈的老规矩来说吧,清华北大早被调侃成“美国人才输送站”,2024年清华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35%直接去美国读博,其中80%申请的是斯坦福、MIT这类顶尖高校,读完博后能回来的不足15%。 就说2023届清华物理系的那个奥赛金牌得主,当年拿奖时国内媒体吹得震天响,结果转头就去加州理工读博,现在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搞火星探测器研发。 去年采访时还说“美国的科研设备能让我更快出成果”,这话听着实在,却跟在咱心口扎了一下。 北大数学系更不用说,近五年的国际数学奥赛中国代表队里,有6个最后去了美国常春藤,其中3个已经拿到美国国籍,在华尔街搞量化交易,年薪比国内同行业高8倍还多,你说这算不算是“培养了半天,最后给别人当智囊”? 再看美国那边的“抢人套路”,专门给中国理科精英开绿灯。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留学生,OPT(实习签证)能延长到36个月,比其他专业多两年时间找工作。 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在美STEM专业毕业生,留美工作超过5年的比例高达62%,其中40%最后通过EB-1杰出人才签证拿到绿卡,入籍率超70%。 硅谷的谷歌、特斯拉里,中国高校毕业的工程师占比18%,很多都是中科大、哈工大的高材生。 比如特斯拉自动驾驶部门的一个技术主管,本科是哈工大自动化专业,去美国读博后就没回来,现在拿着美国国籍,主导研发的自动驾驶算法还被用来限制对华技术输出,这波操作真是“自己人卡自己人”。 国内过去的短板也确实留不住人,10年前高校里的教授年薪普遍在20-30万人民币,而美国同级别高校教授年薪能到15-20万美元,差了5倍还多。 科研经费更没法比,2018年国内某985高校的物理实验室,想买一台高端电子显微镜,申请经费批了半年还没下来,最后只能租。 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专业实验室,学生随时能申请使用价值200万美元的透射电镜,这种差距让不少理科生觉得“在国内搞科研像绑着手脚”。 还有人才评价体系,过去太看重论文数量,很多高校搞“唯SCI论”,而美国更看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比如斯坦福大学给年轻学者的考核期长达6年,不用急着发论文,能沉下心搞长期研究,这种环境对理科天才来说确实有吸引力。 更让人无奈的是“连锁效应”,一个顶尖人才留在美国,能带动一批人过去。比如某华人科学家在麻省理工建立了AI实验室,招的博士生里70%是中国留学生。 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留在硅谷,形成了“中国人才圈”,反而国内想搞AI研发,还得去美国挖人,成本比培养本土人才还高。 2024年国内某互联网巨头想组建大模型团队,花了300万美元年薪从谷歌挖了个华人专家,结果发现这位专家本科是浙大的,当年还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于“国内培养、美国历练、高价挖回”,绕了一圈多花了好几倍的钱。 美媒说“真正的精英少得可怜”,其实不是没有精英,是很多精英被美国的“高薪+好平台”勾走了。 2024年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超过850万,学成回国的约480万,还有370万左右留在国外,其中72%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占比58%。
美媒突然公开放话:“中国每年虽然有800万大学生,真正的‘精英人才’却少得可怜,
建程
2025-10-04 20:17: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