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一生捐款超过千万元。主持人问,你的收入来源都是什么?我的收入来源都是工资各种津贴。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作为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和社会公益人士,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简朴和感恩。 他在钢铁冶金领域深耕一辈子,尤其在模具钢研究上打破过国外技术垄断,那些看似冰冷的钢材里,藏着他一辈子的心血和坚守,可比起科研成就,更让人动容的是他藏在朴素生活里的大爱。 他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方面表现出超凡的风范,崔崑院士的个人品德和生活态度,不仅令同行敬佩,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搞科研那会儿,他常常泡在实验室里连轴转,有时候为了调试一个配方,吃住都在研究所,可挣来的工资和各种津贴,他哪儿舍得花在自己身上,全都一笔笔存了起来。 崔崑院士一生捐款超过千万元,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积累,更是他深厚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 2013年,他和夫人一起把攒了大半辈子的420万积蓄拿出来,设了个“勤奋励志助学金”,每年专门帮45个本科生,每人能拿到8000块。过了五年,他又把退休金和存款凑了180万捐出去,前后加起来正好超过千万,这些钱没给家里添置一件像样的东西,全用在了帮年轻人读书上。 作为一名科学家,崔院士并没有把科研成就和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相反,他时刻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人民的福祉。 有回主持人好奇地问他,捐了这么多钱,收入到底从哪儿来,他说得特别实在:“就是工资和各种津贴。”这话听着简单,可细想才知道有多不容易,千万捐款可不是小数目,全靠这些“死工资”攒出来,背后得省到什么地步。 从捐款的金额来看,崔崑院士不仅捐出了自己辛勤工作的成果,更是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落实到行动上。 前两年有编辑去他家拜访,一进门都看愣了,家里陈设简单得不像院士的家,没有一件值钱的摆设。更让人揪心的是,崔院士脚上穿的布鞋都磨出了洞,后来那照片传到网上,好多人看了都忍不住发酸,捐千万的人穿破布鞋,这反差里全是赤诚。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崔院士的节俭是刻在骨子里的。一件衬衣他能穿三十年,洗得发白了还舍不得扔,夫人跟着他一起省吃俭用,从来没买过什么奢侈品。 有人不解,问他这辈子攒钱不舍得花,全捐出去图啥,他总是笑着说:“国家不培养我,我什么都没有。”这话没有豪言壮语,却把“感恩”两个字说得比什么都重。 他捐的钱里,每一分都带着温度。那些拿到助学金的学生,有的是偏远山区的孩子,有的是家里遇到困难的学子,这笔钱不仅帮他们解决了学费难题,更让他们看清了“奉献”的样子。有个受助学生后来写信说,崔院士的故事让他明白,真正的富有不是攒下多少财富,而是把财富变成照亮别人的光。 现在提起崔崑院士,学界里没人不竖大拇指,不光是佩服他搞科研的硬本事,更敬他这份“把自己活成蜡烛”的通透。他从没想过靠捐款博名声,每次捐钱都是悄悄办理,要不是媒体报道,好多人都不知道这位钢铁专家还有这样的温情。而他的生活依旧老样子,破布鞋照穿,旧衬衣照洗,只是谈起那些受助学生的进步时,眼里总会闪着光。 这份精神早就像种子一样撒了出去,不少同行受他影响,也开始加入助学队伍,那些被他帮助过的年轻人,有的成了科研工作者,有的扎根基层,都在悄悄延续这份善意。崔崑院士用一辈子证明了,真正的高尚从不是刻意做出来的姿态,而是把平凡日子过成了对国家、对社会的深情回馈。 澎湃新闻95岁院士一件衬衣却穿30年,却捐款上千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一生捐款超过千万元。主持人问,你的收入来源都是什么?我的收入
阿智通鉴
2025-10-05 09:51: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