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科生#?】星海情报局:为什么文科和文科生的价值这么难以兑现

观察者网 2025-10-05 14:25:54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科生#?】星海情报局:为什么文科和文科生的价值这么难以兑现呢?为什么这么难以满足需要和期待呢?

大致来看,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文科的成果,在验收环节上有强大的主观属性,导致文科成果很难获得一个非常客观估值。

理工科成果的验收是很客观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你的东西造出来能不能满足性能要求,跑一跑便知,可以直接用事实说话。

而文科的成果则不然,一个电影拍出来,有的人觉得很精彩,有的人觉得是烂片;一篇新闻稿写出来,有人觉得深度透彻,有人觉得不过是夸夸其谈......文科成果的衡量,最后往往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文科价值很难兑现的第二个原因,则是文科理论的迭代太慢了,而中国文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太多自己的理论创新。

众所周知,文科的底层理论是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极多,不论是理论的提出还是后续的验证工作都非常困难,更别提复现了。

老局曾经因为某些原因,几乎完整旁听过某211学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一课程。当时听得津津有味,现在回想起来,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那些理论,什么“子弹论”、什么“议程设置”、什么“使用与满足”......这些理论,基本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欧美学者提出的。

而反观理工科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大量公式定理都是恒定不变的。即便是有理论创新,想要验证和复现也并不算困难。

这也就导致,一个中国的文科学者,他这辈子掌握的许多理论很可能都是三四十年前欧美专家学者所提出的。

且不说这些西方的理论是不是别有用心,用常识想想就知道:仅仅是中外差异、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变化,就已经让这些理论的可靠性岌岌可危了。

第三个原因,则是摆在文科生面前的“单向壁垒”。

一个学理工科的人,想要跨界到文科领域并取得一定高度的成就,这种事情并不罕见——大刘本来是个水电站工程师,最开始写小说只是工作之余的爱好罢了。而一个学文科的人,想要跨界到理工科的领域并取得一定成就,这就有点难了——至少目前为止,真没听说过哪个文科生转行成为某企业的总工或者CTO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时代使然——电影特效、游戏等等新型的文艺形式,其实都离不开技术支持,理科生天然就有优势。

看上去,好像文科很难翻身了。

但实际上,现在反而可能是中国文科和文科生机会最多的时候。因为中国在理工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对中国的文科与文科生而言,恰恰就是最大的红利。

甚至可以说:今天中国理工科的每一个成就,都是解决文科价值兑现瓶颈的契机。

原因无他,物质决定意识罢了——中国的物质文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剩下的精神文明势必也会得到巨大发展并扩散。(风闻社区)

0 阅读:47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提供丰富而专业的国际国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