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全球!中国对美元下手!10月1号,中国宣布暂时不买必和必拓用美元结算的铁矿石

晓绿聊趣事 2025-10-06 11:46:01

震动全球!

中国对美元下手!

10月1号,中国宣布暂时不买必和必拓用美元结算的铁矿石了。

这个看似普通的商业决策,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激起千层浪。当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时,这场始于青岛港的贸易博弈,正在改写延续半个世纪的美元霸权规则。

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与沙特签署石油美元协议,将美元与全球最重要能源绑定。从此,任何想买石油的国家都必须储备美元。

这种"商品-美元-全球"的循环,让美元霸权坚如磐石。但2025年的铁矿石市场,中国正用同样的逻辑反将一军,全球75%的铁矿石流向中国,若中国要求人民币结算,美元的霸主地位将出现致命裂缝。

必和必拓的困境极具象征意义。这家百年矿业巨头刚公布的财报显示,其铁矿石业务利润暴跌24%,黑德兰港库存积压创历史新高。

就像1970年代石油危机时美国页岩油企业濒临破产,必和必拓正面临"资源诅咒"的反噬。而中国早已未雨绸缪:在非洲几内亚投资200亿美元建设的西芒杜铁矿即将投产,这个储量达90亿吨的超级矿山,能满足中国15年的铁矿石需求。

这场较量的本质是金融话语权的争夺。当中国要求必和必拓用人民币结算时,实际上是在挑战美元的"信用锚点"。

美元之所以能称霸,关键在于它与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强绑定。但中国正在打破这种垄断:2024年沙特对华石油出口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升至25%。

2025年巴西淡水河谷对华铁矿石交易,人民币占比突破30%。这些案例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澳大利亚的反应暴露了美元体系的脆弱性。必和必拓股价在消息公布当日暴跌7%,澳元兑人民币汇率单日贬值1.2%。

更微妙的是,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2022年的1.1万亿美元降至6800亿美元。这种"去美元化"的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般正在全球蔓延。

中国对必和必拓的制裁绝非偶然。在必和必拓的铁矿石出口结构中,中国占比高达80%,而澳大利亚其他矿商如力拓、FMG早已接受人民币结算。

这种"选择性打击"策略,既能精准施压,又避免全面脱钩。就像1960年代苏联断供石油时,中国转而开发大庆油田,如今在铁矿石领域,中国正用同样的逻辑构建"资源自主"。

西芒杜项目的意义远超矿产本身。这个由中国主导开发的铁矿,配套建设了横贯几内亚的铁路和深水港,形成"资源-基建-金融"的闭环。

当第一列运矿专列在2025年11月驶出几内亚时,中国实际上完成了对全球铁矿石供应链的重新布局。这种"基建换资源"的模式,正在改写19世纪殖民时代的资源掠夺规则。

铁矿石市场的变局只是冰山一角。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铝等金属的人民币期货合约交易量同比激增47%。

上海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的份额已达12%,逼近布伦特原油的15%。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构建"人民币-资源"双循环体系的野心。

美国显然意识到危机正在逼近。2025年5月,美联储紧急启动"货币互换协议",向澳大利亚提供500亿美元流动性支持。

但这种"救市"手段收效甚微,必和必拓的铁矿石滞港量仍在以每天30万吨的速度增加。就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阻击国际炒家,中国正在用市场力量瓦解美元霸权。

回看1973年石油危机,美国通过操控油价收割全球财富;如今中国手握全球最大单一商品进口市场,完全有能力建立新的定价体系。

当青岛港的铁矿石以人民币计价时,实际上是在创造"中国指数",这个由真实供需决定的价格,将比普氏能源的美元基准更具公信力。

未来三年可能出现三大转折。区域定价权:RCEP成员国可能率先形成以人民币为基准的铁矿石交易圈。

金融基建:CIPS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将覆盖80%的大宗商品贸易结算。规则重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可能被迫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

这些变化看似遥远,实则已在发生。就像智能手机取代诺基亚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从郑和宝船带回的香料到青岛港的铁矿石,中国用了600年完成从商品输出到货币输出的历史跨越。这场静悄悄的货币革命,没有导弹与航母,却比任何军事冲突都更深刻地改变世界格局。

当必和必拓的矿砂在人民币结算单上盖上印章时,美元霸权的黄昏已然降临。而东方,正迎来属于它的货币黎明。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