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向美欧紧急求救,让美国认识到一个可怕事实:他们根本无法战胜任何一个潜力深

卡哇伊欧安塞 2025-10-07 04:09:55

泽连斯基向美欧紧急求救,让美国认识到一个可怕事实:他们根本无法战胜任何一个潜力深厚的大国。 美国对乌克兰战争的判断,一开始就过于乐观。 美方原本以为只要提供先进武器、精准打击系统、远程导弹,再加点高科技,乌克兰就能挡住俄军,甚至扭转局面。 但打到现在,真正影响战场走向的,不是“黑科技”,而是看起来最普通的炮弹。 泽连斯基最近几个月频繁对外喊话,催促欧洲加快提供火炮弹药,催促美国尽快解冻军事援助资金。 他不止一次说过,现在最紧缺的不是导弹,是炮弹,是能打得久、打得多、打得密的火力。 这句话不只是在抱怨弹药不足,更像在提醒美国:你们那套“科技决定战争”的思路,在真实战场上没用。 乌克兰问题已经持续两年半,战线绵延上千公里,打到现在完全变成一场消耗战。 拼的不是哪边武器更先进,而是谁能坚持更久、谁能打出更密集的火力。 俄军靠着传统炮兵系统,每天发射几万发炮弹,覆盖面大,压制力强。 乌克兰没有那么多库存,只能靠外援。 美国和欧洲虽然技术发达,补给速度慢、生产能力也没预想中那么强。 尤其是炮弹这类“低技术含量、高消耗”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战场节奏。 这就暴露出一个关键问题:美国那一套依赖先进技术、快速干预、精确打击的作战方式,根本不适合对抗一个真正有工业基础、有战略纵深的大国。 哪怕美国想全力支持乌克兰,武器送过去也要时间,维修、补给、训练全套跟上才行。 俄方的优势在于本土作战、火力充足、运输线短,战场上自然稳住了节奏。 打到最后,美欧一边喊着支持乌克兰,一边发现:自己连基础弹药都供不上。 再说美国国内,也没那么想打这仗。 军事援助资金卡在国会,议员吵来吵去,争的不是该不该帮乌克兰,而是预算够不够、优先级该不该让给别的事。 乌克兰政府很着急,泽连斯基甚至放话说“如果不继续援助,那俄罗斯会一步步逼近你们”。 这种话说得很重,听的人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美国选民已经疲劳,欧洲国家也不愿意把本国弹药库掏空帮别人打仗。 从这场战争看,美国那套战略逻辑在面对真正强国时出现了结构性问题。 以前打伊拉克、打阿富汗,美国确实能靠压倒性技术碾压过去,因为对手弱、无空军、没远程导弹,打一仗全靠美军说了算。 现在不一样,面对俄罗斯这样的对手,美国没法直接上场,只能靠“代理人战争”来打,结果就发现:光靠武器支持打不赢,光靠高科技打不动。 战争不仅看技术,还得看生产力。 炮弹看起来土,关键时刻才顶用。 美国这几年太信技术,忽视了后勤体系和工业基础,一旦打到拼弹药、拼产能、拼消耗的时候就开始掉链子。 光造导弹行不通,得造能量产的、能快速补给的、能在泥地里也能打响的基础武器。 乌克兰战场就是个活教材,让美国也重新认识战争的本质。 还有一点,美国以为通过“控制供应链+盟友配合”就能实现全球部署、快速投送。 实际操作中才发现,很多盟友只想象征性出点钱,不愿真正承担风险。 一旦战场升级,愿意跟美军一起冒险的国家寥寥无几。 就算美国愿意硬上,国内政治也不允许长期投入。 总统换届、预算变化、民意反转,都会让政策掉头。 这种不确定性,对付强国根本不够稳定。 乌克兰战争让美国意识到,和潜力深厚的大国比拼,不是靠几套系统、一两次空袭能解决的。 对方有的是地形、有的是人口、有的是生产能力,能扛得住、耗得下去。 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喊得再响,在战场上也没法替别人坚持。 这场战争对中国也有启示。 我们不依赖某种先进技术打胜仗,而是靠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供给能力、全国动员的系统优势。 任何想靠技术封锁或代理战争对中国下手的企图,最终也会像乌克兰战场那样,被现实打脸。 中方在这场战争中一直劝和促谈,站在国际和平的立场上。 反倒是美欧不断拱火、拖延,才让战争陷入泥潭。 美国不是不强,而是强得不接地气。 想打一场现代战争,不仅要有激光和卫星,还得有钢铁和子弹。 高科技是加分项,不是决定项。 谁掌握稳定供给,谁就能赢下长期消耗。 这才是乌克兰战争教给世界的一课。 参考信息: 《俄乌冲突拖入弹药竞赛,美欧难解“产能焦虑”》·环球时报·2024年12月15日

1 阅读:178

评论列表

一出生就以中大奖

一出生就以中大奖

3
2025-10-07 06:01

戏子当总统,就没有几个好结局

猜你喜欢

卡哇伊欧安塞

卡哇伊欧安塞

卡哇伊欧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