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那时的他还没有成为

桃子阿姨聊娱乐 2025-10-07 08:37:31

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那时的他还没有成为一名战士,青涩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很难有人想到,这个有着阳光般笑容的青年背后,却有着异常悲惨的童年。

​​咱们看这张照片里的雷锋,穿着洗得发白的浅蓝色干部服,领口扣得整整齐齐,双手自然垂在身侧,站在长江大桥的汉白玉栏杆旁。

​身后是刚通车两年的大桥,钢铁桥身横跨江面,远处还能看到往来的轮船,他对着镜头笑得露出一点牙齿,眼神亮闪闪的,透着一股对未来的期待——谁能想到,这个18岁的小伙子,前半生几乎是在失去亲人的痛苦里熬过来的。

​​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时候还是旧社会,日子苦得没边。

​他才3岁,父亲雷明亮就被日本鬼子的刺刀刺伤,后来又被汉奸殴打,身体落下病根,没钱治,在雷锋7岁那年就咽了气。

​没过多久,雷锋的哥哥雷正德为了给家里挣口饭吃,去工厂当童工,每天在闷热的车间里扛机器零件,累得染上了肺结核,12岁就没了。

​更小的弟弟因为家里没粮,生下来没几天就饿死了,连个名字都没来得及起。

​​最让雷锋揪心的是母亲张元满。父亲、哥哥、弟弟接连走了,母亲一个人拉扯着雷锋,靠给地主家做针线活换点粗粮。

​可在雷锋9岁那年,母亲被地主欺负,为了保住清白,她趁着雷锋睡着,在屋里上吊自杀了。

​第二天早上雷锋醒来,喊了半天娘没人应,推开门看到那一幕,整个人都傻了——一夜之间,他成了没爹没妈的孤儿,只能跟着邻居过日子,捡过破烂、讨过饭,冬天脚冻得流脓,也没人给暖一暖。

​​直到新中国成立,雷锋的日子才慢慢有了光。政府给了他免费上学的机会,他背着新书包走进学堂,第一次摸到课本时,激动得晚上都睡不着。

​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他的遭遇,经常帮他补衣服、带干粮,他常说“是党和政府把我从苦海里救出来的”。

​16岁那年,他在乡政府当了通讯员,后来又去县委当公务员,不管干啥活都特别卖力,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因为他总想着“要多为国家做点事,才对得起这份恩情”。

​​1958年,国家号召青年支援工业建设,雷锋听说鞍钢要招人,立马报了名。从湖南去辽宁鞍钢的路上,火车经过武汉,他特意下了车,想去看看刚通车没多久的长江大桥——那时候长江大桥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是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他站在桥上,看着江水滚滚东流,想着自己马上要去鞍钢当工人,能为国家炼钢,脸上就忍不住笑了,有路人路过,他还主动请人帮忙拍了这张照片,后来他在日记里写“今天看到了长江大桥,真雄伟!我要像大桥一样,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张照片里的笑容,不是装出来的,是苦日子熬到头后,对新生活的真心欢喜。后来雷锋到了鞍钢,在轧钢车间当学徒,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厂,把机器擦得锃亮,别人练一个小时的技术,他练三个小时,很快就成了车间里的技术能手。

​1960年,他又响应号召参了军,在部队里帮战友补衣服、洗被子,把省下来的津贴捐给灾区,这些大家熟悉的“雷锋事迹”,其实都藏在他童年的经历里——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伞;因为被党和国家温暖过,所以总想把这份温暖传递出去。

​​现在再看这张1958年的老照片,心里总有点酸酸的,又暖暖的。雷锋不是天生的“榜样”,他只是一个经历过苦难,却没被苦难打垮的普通人,他把自己得到的所有善意,都加倍还给了国家和人民。这种“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精神,不管过去多少年,都值得我们记在心里。

​​关于雷锋1958年赴鞍钢途中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的背景,及其中年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人民日报》在2023年3月5日《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专题报道中,曾结合雷锋生前日记、望城县档案馆藏史料及当年知情者口述,详细还原了这段历史,客观呈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与雷锋精神的起源。

0 阅读:17
桃子阿姨聊娱乐

桃子阿姨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