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美国才发现! 除了稀土,我国还掌握着美国这条医药供应链的命脉。美国88%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其中我国是主要来源。 美国人常用的头孢唑林,90%的原料来自于我国,退烧药布洛芬也是95%供应来自于我国。连救命针肝素也被我国垄断。 这可不是运气,是几十年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产业底气。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布局原料药生产,江苏泰州、浙江台州这些地方,慢慢建起了从化工原料到成品原料药的完整产业链——某家泰州的药企,单是布洛芬原料的年产能就占全球的30%,从车间提纯到质量检测,一套流程下来比印度、东南亚的厂家快20%,成本还低15%。你可能不知道,原料药生产看着“粗”,其实特别考验技术稳定性,比如肝素,从猪小肠提取到纯化,差0.1个纯度单位就通不过美国FDA的审查,我国企业硬是把合格率做到了99.8%,这才慢慢把美国市场的份额抢了过来。 美国为啥会把这条命脉交到我们手上?说穿了是“自己选的”。这些年美国本土更愿意搞高利润的制剂研发,比如把原料药加工成胶囊、针剂,赚“技术钱”,而原料药生产要消耗大量化工原料,还得处理废水废气,属于“重投入、低附加值”的环节,他们干脆把产能转移到了有成本优势、产业链完整的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本土的原料药厂关了近一半,到2020年疫情时,布洛芬需求暴增,美国才发现自己连一条完整的原料药生产线都凑不出来,只能靠我国企业24小时赶工供货——那时候我国某药企光发往美国的布洛芬原料,每天就装满满3个集装箱,成了他们的“退烧药生命线”。 想换?没那么容易。去年美国喊着要“供应链回迁”,计划砸20亿美元建本土原料药厂,结果呢?选址花了8个月,环评又卡了半年,光一条头孢唑林生产线的建设周期就需要3年,建成后生产成本比从我国进口高40%。更头疼的是技术工人,美国本土懂原料药提纯的技工断层了快十年,招来人还得送回我国厂家培训——你说,这种情况下,美国能轻易摆脱依赖吗? 当然,咱们也得清醒,攥着原料药优势不代表能高枕无忧。现在欧洲、印度也在抢原料药市场,我国企业也在往“高端化”转,比如研发专利原料药,不再只赚“加工费”。但就眼下来说,美国这波“后知后觉”恰恰说明,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喊口号,是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做扎实,才能在关键时候握得住主动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国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说白了,中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