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也可以独立!高志凯在与一位美国嘉宾的辩论中,听到美国人变相谈台湾可以投票

瑶音凝碧霄 2025-10-07 19:43:40

美国加州也可以独立!高志凯在与一位美国嘉宾的辩论中,听到美国人变相谈台湾可以投票独立时,他犀利反问:“如果加州人民想投票决定是否独立,他们有没有权利投票?”,主持人和美国嘉宾当场无话可答,真痛快啊! 当美国议员再次老调重弹,暗示台湾可以通过投票决定自己的未来时,高志凯缓缓开口:如果加州人民想投票决定是否独立,他们有没有权利投票? 话音落下,演播室陷入了令人尴尬的沉默,主持人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声音;美国嘉宾的表情从自信转为困惑,最终选择了沉默。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如同一把利刃,精准地刺穿了西方在主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这种沉默并非偶然,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在涉华议题上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话语模式:预设立场、引导性提问、选择性报道。 他们习惯于将我国置于道德审判的被告席上,用所谓的普世价值来评判我国的内政,然而,当同样的逻辑被用来审视他们自己时,这套话语体系的虚伪性便暴露无遗。 高志凯的反问之所以有力,正是因为它用对方的逻辑武器,击中了对方的软肋,事实上,加州独立并非高志凯的凭空想象。 这个美国最富裕、最发达的州,确实存在着真实的独立诉求,从历史上看,加州曾是墨西哥领土,有着独特的文化认同。 近年来,加州独立运动更是时有抬头,特别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加州与联邦政府在移民、环保、税收等问题上矛盾重重。 2016年大选后,Calexit(加州脱美)一词甚至成为热门话题,高志凯选择加州作为反击点,既基于事实,又极具针对性,你支持别人分裂,那么你自己的分裂诉求是否也该被支持? 高志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如此游刃有余,与他独特的经历密不可分,作为前外交官,他深谙国际交往的规则。 作为耶鲁大学的政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他精通西方的思维逻辑;作为已经离开体制近二十年的学者,他拥有更大的发言自由度。 这种多重身份的叠加,使他既能准确把握中国立场,又能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表达。 他的辩论风格理性克制,不搞情绪化对抗,而是用数据说话,用逻辑推理,用历史佐证,这种以理服人的方式往往更具穿透力。 高志凯的表现,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民间外交力量的崛起,传统的官方外交受限于外交礼仪和官方立场,在某些场合难免显得拘谨。 而民间外交则更加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学者、智库、企业家等多元主体,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发出中国声音,这种官民并举的外交格局,让中国的国际表达更加立体丰富。 从1919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悲壮抗争,到今天高志凯在BBC演播室的犀利反问,这百年间的变化令人感慨。 当年的中国代表虽有雄辩之才,却因国力孱弱而无法改变屈辱的结局,今天的中国学者能够理直气壮地反击,底气来自于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上,更体现在文化自信和话语自信上,在国际舆论场上,我国正在探索新的打法。 过去我们更多是被动防守,解释澄清,现在则开始主动出击,设置议题,高志凯式的辩论展示了一种可能。 不必总是陷入对方设定的话语框架,而是要善于翻转棋盘,用对方的逻辑来质疑对方的立场,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段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获得超过1200万次观看,说明它触动了国际受众的某根神经,或许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在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不应该有双重标准。 这种基于逻辑和公平的论述,即使是持不同立场的人也难以反驳,然而,如何将这种瞬间的共鸣转化为长期的理解和认同,仍需要持续的努力。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改变国际舆论格局绝非一日之功,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依然强大,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鸿沟依然存在。 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更多像高志凯这样的人才,需要更加多元的叙事方式,需要更加耐心细致的沟通。 但这次BBC演播室里的精彩一幕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得当,中国声音完全可以在国际舞论场上赢得尊重和认同。

0 阅读:182

猜你喜欢

瑶音凝碧霄

瑶音凝碧霄

瑶音凝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