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他死后一周,16岁的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8 05:36:59

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他死后一周,16岁的吴学成带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流落台北街头,无人敢收留。 ​没人告诉她,她的父亲已经被枪毙一个星期了。吴石,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曾是国民党高层眼中的红人。他是谁的敌人,又是谁的亲人? 没人知道,吴石当年选择踏上这条险路,不是一时冲动,是看着山河破碎、百姓受苦,心里早有了定数。他早年参加北伐,抗日时带着部队在浙江、福建跟日军死磕,亲眼见着战士们冻着脚打仗,却有国民党官员忙着倒卖军粮发国难财。那时候他就寒了心——这政权要是一直这样,老百姓哪有活路?后来他升到国防部参谋次长,手里攥着国民党的兵力部署、防御计划,看着蒋介石一门心思搞“剿共”,对民生不管不顾,心里的念头越来越清晰:得让真正为百姓做事的人,拿到这些关键信息。 他跟中共情报人员接上联系时,特意选了台北郊区一个不起眼的茶摊,每次见面都戴着旧礼帽,把情报藏在烟盒夹层里。有次刚传递完国民党的沿海布防图,就遇到军统的巡逻队,他假装跟茶摊老板吵架,故意把帽子扔在地上,趁机盖住掉在桌下的烟盒,才没被搜出来。那时候他早把生死抛在脑后,唯一怕的就是牵连家人,每次回家前都要在门外站一会儿,把身上的痕迹擦干净,跟孩子们说话时也尽量笑着,可夜里总在书房待到天亮,对着墙上的地图发呆——他知道,多传一份情报,前线就少流点血,新中国早一天来,孩子们就能早一天过安稳日子。 可安稳日子没等来,灾难先砸到了孩子们头上。吴石被捕后,国民党特务抄了家,把值钱的东西全拉走,还贴了“通匪逆属”的封条。邻居们本来跟吴家走得近,可特务放了话“谁敢接济就按同党办”,连吴学成去隔壁借碗米,都被隔着门婉拒。有天晚上,弟弟吴健成饿得直哭,吴学成就揣着仅有的几毛钱去夜市,想给弟弟买个肉包,结果摊主认出她是“吴石的女儿”,手一抖把包子掉在地上,赶紧摆手说“不卖不卖,你快走吧”。她只能捡起草地上的包子,吹了吹灰,塞给弟弟,自己咽着口水说“姐不饿”。 国民党骂他“叛国”,可他们忘了,吴石从来没背叛过国家。他传递的情报,帮解放军避开了国民党的防御死角,减少了无数伤亡;他放弃的高官厚禄,是多少人挤破头想要的,可他宁愿蹲在茶摊跟情报人员接头,宁愿让家人跟着受苦。直到1973年,大陆才正式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他的事迹才慢慢被人知道——原来那个被国民党枪决的“中将逆贼”,是潜伏在敌人心脏里的英雄。后来吴学成带着弟弟回到大陆,站在父亲的烈士纪念碑前,终于敢哭出声:“爸,他们都知道你是好人了。” 现在再问“他是谁的敌人,又是谁的亲人”,答案再清楚不过:他是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敌人,是欺压百姓的反动势力的敌人;他是新中国的亲人,是渴望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所有中国人的亲人。那些当年不敢收留他孩子的邻居,那些曾经误解他的人,后来想起吴石,心里只剩敬佩——他用自己的命,换来了更多家庭的安稳,这样的人,永远不该被忘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