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走了,北极火了,谁在悄悄翻身? 很多人说东北不行了,工厂关了,房子没人买,年轻人往外走,这不只是东北的事,芬兰北部、加拿大育空、美国底特律,也都这样,黑龙江去年少了三万八千人,奥卢市十年掉了十二万,那边老人快占了三分之一,不是运气差,是世界变了规矩。 过去北方靠资源活着,煤多,铁多,地广,日子就过得去,现在不一样了,空调一开,越南的厂子全年能干,冷链一通,印尼的菜一年收九回,黑龙江冬天冻土一百五十天,修条路都比别人多花两倍钱,技术让南方越来越活,北方的开销却一天比一天高。 钱往南边流,2025年全球最厉害的十个科技中心,七个在北纬三十五度以南,深圳、班加罗尔、圣保罗、内罗毕,人多,信息快,脑子转得快,公司想创新,就得聚一块,北欧企业搬去爱沙尼亚,不光是因为暖和,是因为那里连着欧盟的数字市场,人才在哪,钱就跟到哪。 东北的年轻人也不一样了,00后离婚的比别处多,不生孩子的快占了四成,带娃的人少了,大家更想一个人住小公寓,走路十分钟能买菜、能看病、能叫上车,南方城市单身公寓卖得飞快,东北小城空房子超过一百万套,这不是懒,是日子变了,人也得跟着变。 但不是所有北方城市都认了,挪威的特罗姆瑟不建工厂,转头做极光旅游和科研,去年来了八十万人,破了纪录,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靠着北极航线,想当能源中转站,政府拿钱补贴,拉中国企业来修路盖码头,日本北海道让东京的上班族冬天过来住,远程上班,夏天再回去,他们没硬扛工业,而是找别的活法。 有人说气候变暖是好事,北极航道真通了,俄罗斯和加拿大想建个北极硅谷,可冻土一化,房子就裂,地基就垮,生态也扛不住,每年花上万亿人民币还填不上窟窿,新加坡和迪拜早靠人工技术弄出舒服的环境,人家现在就能享福,北极的所谓红利,北方人得等五十年才看得到,南方人今天就能捞到钱。 地理不是命,规矩变了,东北不能光喊振兴,得想想还能干点啥,当生态屏障吗,做冷链中转吗,搞冰雪科技吗,全球变暖不会让老工厂回来,但新技术和新想法,还能给边缘地方留条活路,别总问人为啥走,该问问咱们能给啥别人没有的东西。 没人记得以前有多风光,世界一直往前走,人也忙着找新的活法,东北的雪还是照样下,可事儿已经不是那回事儿了。
东北人走了,北极火了,谁在悄悄翻身? 很多人说东北不行了,工厂关了,房子没人买
零零后小萌新
2025-10-08 07:10:12
0
阅读: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