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宣布,禁止使用中国零件!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全球风能和太阳能设备领域早就站稳了脚跟,国际能源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光伏组件、风机核心部件在全球市场上占比都超过70%,从最基础的硅片到关键的逆变器,全产业链的技术都走在世界前列。 在这种情况下,立陶宛搞出这么一纸禁令根本不是什么"技术自主",反而让自己国家的能源转型变得进退两难。 现在全球新能源产业早就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脱离中国这个重要合作伙伴,想单独把能源转型搞起来难度极大。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们正处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 立陶宛官方明确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要达到45%的硬性目标,但根据世界银行2024年的数据,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25%,其中风电和光伏项目大部分都得靠进口组件才能推进。 过去五年里,立陶宛从中国进口的光伏逆变器占了他们市场总量的68%,风机齿轮箱这些核心部件进口占比也超过55%,这些数据都来自立陶宛国家能源署的公开报告。 中国产品不光价格实惠质量还好,交货速度和售后服务也很给力,而欧洲本土供应商的同类产品价格普遍要高出30%-50%,而且产能还严重不足。 更关键的是,2024年欧洲整个光伏产业新增装机增速都放缓了,新增装机规模虽然达到65.5吉瓦,但增长率比2023年的53%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下想找欧洲供应商应急更是难上加难。 禁令一发布,立陶宛国内的能源企业立马就乱了套。 首都维尔纽斯郊外一个5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就因为拿不到中国的逆变器,成本一下子就涨了220万欧元,工期也得推迟至少18个月;北部港口城市克莱佩达的海上风电项目,也因为缺了中国产的变桨系统,30台风机的安装进度滞后了40%。 更让人头疼的是,欧洲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根本没法满足短期需求,德国有家光伏企业就明说,就算先付全款,交货也得等14个月,这和中国企业平均3个月的交付速度比起来,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要知道,这些新能源项目都是按计划推进的,一旦延期,后续的能源供应、减排目标都会跟着受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区域报告指出,立陶宛若一直坚持禁用中国零件,他们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完成时间至少得推迟5-8年,这期间额外增加的能源进口成本可能超过12亿欧元。 而根据世界银行2024年的数据,立陶宛全年GDP总量才784亿欧元左右,12亿欧元相当于全国GDP的1.5%还多,这样的经济负担可不是小数字。 说到底,能源转型是个讲究实际的事,得尊重市场规律和技术事实,全球产业链合作了这么多年,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脱离这个大环境搞"单打独斗",根本不现实。 这种违背经济常识的做法,最后只会让自己付出沉重代价,毕竟能源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可不是靠一纸禁令就能解决的,到头来恐怕还是得吞下自己酿成的苦果。
立陶宛宣布,禁止使用中国零件!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全球风能和太阳能设备领域早
萧兹探秘说
2025-10-08 10:48:26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