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有个叫藤并猛的日本间谍,天天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喊:“毛泽东万岁!中华

春秋说史 2025-10-08 11:44:30

1954年,有个叫藤并猛的日本间谍,天天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喊:“毛泽东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大陆的情报部门很快就查到了他的底细,甚至帮他转变了间谍的身份。 1954 年 5 月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前,正午的太阳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一个穿西装、别着 “东京丸一商事” 徽章的日本男人,突然扯开嗓门喊:“毛泽东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路人都吓了一跳,纷纷扭头看,这人可不是啥普通侨民,他名片上印的 “藤井猛” 是假的,真实名字叫朝枝繁春,当年亲手销毁 731 部队罪证的战犯啊! 谁能想到,这个以前满手血腥的日本军人,会在冷战最紧张的时候,跑到中国机构门口喊爱国口号?这里头的戏,比谍战片还刺激。 朝枝繁春的 “黑历史” 早被钉在耻辱柱上了。二战快结束时,他参与销毁 731 部队的人体实验数据、细菌武器资料,把那些罪证烧得干干净净。 日本战败后,他被苏军抓了,1949 年放出来后就跟人间蒸发似的,先躲去台湾,后来又偷偷跑到香港,改名叫 “藤井猛”,搞起渔业和香蕉贸易,表面是个商人,其实还跟日本情报机构暗戳戳有联系。 可 1954 年这波 “反常操作”,直接把自己推到了中方的眼皮子底下。 中国情报部门一查,立马就摸清了底细:这哪儿是突然激动啊?朝枝是故意暴露自己! 那时候他日子不好过,日本国内把他盯得死死的,怕他泄露二战的旧账;在香港的生意也不顺利,急着打通跟中国做生意的路子。 一边是被监视,一边要赚大钱,他才铤而走险,用喊口号的方式给自己 “递投名状”。 中方没马上动手,反倒看出了他的利用价值。 冷战那会儿的香港,就是个情报绞肉机,美蒋特务、日本残余势力全在这儿扎堆,新中国想搞对外贸易,正好缺个懂日本市场的 “内应”。 两边谈妥后,朝枝还真干了实事:帮着促成了东京丸一商事和中国粮油公司的合作,把渤海湾对虾卖到日本,甚至还推动签了中日农副产品贸易协议。 可这人骨子里还是个间谍。有资料说,他跟中方合作时,没跟日本情报机构断了联系,一边赚着跟中国做生意的钱,一边偷偷传消息,典型的 “双面人”。 把这事儿放到冷战大背景里看,更有意思。那时候香港是东西方对峙的枢纽,各国情报机构都在这儿 “暗战”:中方要防渗透、拓贸易,美方要搞封锁,日方要藏二战的尾巴。 朝枝这 “转型”,也就是这场大博弈里的一颗小棋子,他想靠中方摆脱困境,中方想借他打开局面,各取所需,可里头也藏着无数猜忌。 就像二战时英国策反纳粹间谍、苏联挖中情局墙角那样,冷战里 “策反” 本就是情报战的常规操作。 可朝枝这事儿特殊就特殊在:他是销毁 731 罪证的人,最后反倒成了新中国早期对日贸易的 “桥梁”,身份的反差、立场的摇摆,把冷战情报战的复杂和荒唐,全印在了香港的街头。 现在再翻这段历史,还能看出当年的暗流汹涌:一个战犯的 “反常口号” 背后,是大国博弈的算计,是个人在时代夹缝里的投机,更藏着新中国情报工作的灵活与果决。 哪怕对手是满身污点的旧敌人,只要能帮国家破局,也能在保持警惕的同时,找到合作的切口。 至于朝枝繁春最后的结局,史料里没说清楚,只知道他后来慢慢淡出了视野,或许是在双面身份的拉扯里彻底藏起来了,又或许是成了情报战里被抛弃的 “弃子”。 可他留下的这段奇事,却成了冷战时期香港情报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从间谍到信使:一个日本“军刀组”的战后转型——中国网文化】

0 阅读:0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