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08 12:58:38

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山战场前线,眼看探亲假就要结束,刘亚玲直接给领导写信,称自己在前线不回去了,领导得知后勃然大怒,以党性要求其回来,可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 刘亚玲出生于陕西西安长安区,从小接受家庭教育,养成独立性格。1984年,她从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毕业,当时有机会留在城市医院工作,但她主动申请分配到云南边防67医院。那时中越边境冲突持续,医院负责接收前线伤员,她很快适应环境,掌握伤口处理和急救技能。医院领导多次收到她的上前线申请,但考虑到女性身份和战场风险,均予拒绝。她在后方工作中积累经验,向同事学习战地知识,逐步准备自身能力。1986年,她23岁,利用探亲假期作为机会,获得批准后未返家乡,而是跟随运输队前往老山地区。前线医疗条件简陋,她立即参与伤员救治,处理枪伤和炮伤病例。 抵达老山后,刘亚玲加入营救护所,负责止血、包扎和转运伤员。她利用专业知识,救治多名战士,包括一名腿部重伤的战士,通过及时干预避免并发症。假期接近尾声,她给医院领导写信,说明已在战场不愿返回。领导收到信息后召开会议,分析情况并向上级报告,同时回复强调纪律和组织要求。她在回信中重申立场,表示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坚持留在前线。这次事件引发医院内部讨论,领导一方面担心她的安全,一方面处理违纪问题。前线部队反馈她表现积极,深受战士认可,这让处理变得复杂。她继续在前线工作,参与多次战斗中的医疗任务。 刘亚玲的前线经历并非一次,她先后六次前往战场,其中部分未经批准。1986年5月,她参与抢救一名音乐学院学生出身的战士,该战士腿部血管破裂,她配合团队止血并输液,确保转运安全。类似案例中,她处理过多名伤员,累计救治上百人。医院最终给予党内警告处分,但未影响她的热情。1986年10月,她再次前往老山主峰,参与大规模作战中的伤员抢救,连续工作多日。她的行动体现出对职责的坚持,前线战士称她为战地女神,这源于她在医疗岗位上的实际贡献。医院领导在上级协调下,逐步接受她的表现,转而支持她的工作。 1987年1月,刘亚玲在拔点作战中负伤,臀部受伤后仍坚持救治近40名伤员,直至高烧昏迷才后送治疗。这次经历让她获得更多认可,同年八一建军节,她出席全军英模代表会,并获一等功表彰。从老山返回后,她进入母校继续学习,攻读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战区经历让她对医疗事业有更深理解,她在学习中专注战伤护理研究。毕业后,她在西京医院任职,负责临床护理和教学工作。2005年,她选择转业,回到家乡长安区自主择业,创办乡村诊所,服务当地居民。 转业后的刘亚玲将前线经验应用于基层医疗,她在乡村诊所处理常见病和慢性病,提供免费咨询给低收入群体。她的诊所逐步扩大,引入基本设备,覆盖周边村庄。2014年,她被评为最美乡村医生,这源于她在日常工作中的奉献。相比战时高强度,她在乡村注重预防保健,组织健康讲座,指导村民卫生习惯。她的职业生涯从战场转向社区,体现了医护人员的长期责任感。许多老战士保持联系,分享她的故事作为激励。

0 阅读:56
一脚油门到拉萨

一脚油门到拉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