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矿石坚持用人民币,不玩美元那一套了。美国让澳大利亚必须用美元卖,结果自己又不用矿石,没法接盘。澳大利亚夹中间没办法,只能听中国的。现在越来越多国家愿意收人民币,毕竟被美元卡过脖子的都懂,手里有选择才踏实。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而澳大利亚则是主要的出口国。 数据摆在那:澳大利亚7%的GDP都靠铁矿石出口撑着,其中85%的铁矿石都卖到了中国市场。以前双方交易一直用美元,澳大利亚早就习惯了这种模式。 但随着我们提出用人民币结算,美国率先跳出来反对,逼着澳大利亚必须继续用美元卖矿。可美国自己的处境却很矛盾——它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还不到1%,根本没法消化澳大利亚那庞大的产能,说白了就是“自己不买还不让别人换结算方式”。 这就把澳大利亚夹在了中间,一方面是“盟友”美国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最大买家中国的需求。 更让澳大利亚着急的是,中国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不仅和巴西淡水河谷签订了每年5000万吨的人民币长期采购协议,还在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上砸了上百亿美元,就是为了保障铁矿石供应的多元化。 澳大利亚一看这情况,要是真跟中国闹僵,自己的矿场里堆着的铁矿石可就没人买了,到时候企业亏损、工人失业都是大概率事件。 权衡之下,澳大利亚只能做出妥协。全球矿业巨头力拓率先松口,同意对华铁矿石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动的是整个铁矿石贸易体系重构的开始。 中国紧接着在海南自贸港推出了“人民币海漂铁矿石掉期”业务,新加坡交易所也跟着上线了人民币铁矿期货,北京还发布了自己的铁矿石现货价格指数。 这些操作直接打破了以前西方机构垄断铁矿石定价权的局面,中国企业用人民币结算时,再也不用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有钢铁厂算过一笔账,光是汇率对冲这一项,每年就能省下好几亿美元。 中国的这个举动,也让其他被美元“卡过脖子”的国家看到了新选择。以前不少国家都吃过美元霸权的亏:伊朗有70亿美元外汇被美国冻结,委内瑞拉3.42亿美元资产被强行转给反对派,阿富汗央行的救命钱至今还在美国账户里取不出来。 现在看到人民币能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发挥作用,这些国家纷纷开始尝试“去美元化”:沙特在琢磨把亚洲原油贸易改成人民币计价,印度加速推进和俄罗斯的卢比-人民币结算试点,土耳其直接用人民币买黄金。 美国这下是真着急了。要知道美元霸权的根基,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石油-矿石”这两大宗商品的美元计价体系撑着。现在铁矿石这条腿先“瘸”了,美元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统治力自然会受影响。 更关键的是,中国正在构建“资源输入-货币输出-制成品回流”的经济闭环,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到巴西的大豆,再到非洲的锂矿,越来越多资源类贸易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美元的“世界货币”光环正在慢慢褪色。 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博弈才刚刚开始。澳大利亚的妥协只是一个起点,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89个国家,离岸人民币存款突破1万亿元,越来越多国家会发现,手里握着人民币不仅能稳定买到需要的资源,还能规避被美国制裁的风险。
中国一声不吭地把桌子掀了,“不玩美元那一套了”,直接用人民币买矿石,连装船在途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