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5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

瓜圈精髓集合 2025-10-08 16:03:48

1998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5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朴树却说:“我写两首歌,包赚不赔! ”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歌手朴树数次哽咽,宣布将停演)

1998年在北京,北大教授家属楼里发生了一件小事,却悄悄改变了歌手朴树的人生方向。

那时朴树已经25岁,在家呆了五年,整天抱着吉他写歌,没有正式工作,靠父母养活。

母亲看着儿子,心里着急,忍不住劝他,要是音乐路走不通,不如先找个刷盘子的活,养活自己再说。

朴树却抬起头,眼神坚定地说,不用,他刚写好两首歌,拿去卖肯定能赚钱,包赚不赔。

这话在当时听起来有点天真,但朴树还真靠这两首歌闯出了名堂,后来成了华语乐坛里一股清流,特立独行,很少掺和娱乐圈的热闹。

朴树本来叫濮树,1973年在南京出生,家里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北大地球物理方面的教授,搞科研的,经常参与国家项目,妈妈是计算机专家,在那个年代就算顶尖人才了。

家里书多,话题也离不开学术,氛围挺严肃。

后来全家搬到北京,朴树上北大附小,成绩不错,还是班干部,乖乖的,按部就班长大。

父母觉得他肯定能走学霸路线,上好中学,考好大学,将来搞科研或当老师,安稳体面。

可初中升高中时,朴树差0.5分没进成北大附中,爸爸托关系也没成,最后去了别的学校。

这事对朴树打击不小,他开始觉得,按规矩来不一定有结果,不如自己找喜欢的事做。

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父母松了口气,觉得儿子回归正轨了。

可大二那年,朴树突然退学,说要专心做音乐。

家里炸了锅,父母劝他,音乐不靠谱,得有个稳定工作。

但朴树铁了心,他觉得只有写歌的时候才活得带劲。

退学后,他宅在家里,天天练吉他写歌,靠父母养着,一待就是五年。

那五年,朴树不出门,不社交,就琢磨音乐,父母心里急,但没逼他,只是压力越来越大,邻居问起儿子工作,他们都不好意思说。

直到1998年那天,母亲忍不住说了重话,劝他哪怕刷盘子也行。

朴树没争辩,挑出两首最满意的歌,《白桦林》和《那些花儿》,去找高晓松。

高晓松当时搞麦田音乐,正找新人,一听朴树的歌就被打动了,直接签下他。

母亲半信半疑,但看着儿子眼里的光,还是点了头。

签约后,朴树拼了命做专辑,每个细节都不放过,1999年出了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里面有《白桦林》《那些花儿》这些歌,慢慢火了,街头音像店都在放。

朴树从啃老族变成了歌手,站稳了脚。

2002年8月,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个叫吴晓敏的姑娘大大方方唱了朴树的《白桦林》。

这姑娘活泼开朗,朴树平时话少,却被她吸引住了。

第二天他就约人家吃饭,吴晓敏是朴树的歌迷,自然高兴答应。

两人相处得来,慢慢成了男女朋友。

那时候朴树正忙第二张专辑《那些花儿》,2003年专辑一出,彻底火了,满大街都在放他的歌。

可朴树不喜欢热闹,商演和采访越来越多,他反而难受,压力大得喘不过气,后来竟得了抑郁症。

吴晓敏这姑娘真心实意,陪着朴树熬过最难的时候,甚至主动提出结婚。

2005年1月,两人悄悄领了证,没办婚礼,朴树不喜欢这些形式。

婚后日子本该好些,可朴树的抑郁症没减轻,他发现自己写不出歌了,连音符都凑不齐,心里更痛苦。

2007年接了个综艺《名声大震》,节目组要求高,朴树连着忙了三个月,最后累垮了,发着高烧录完,心跳只剩四十多下,直接叫救护车拉回北京。

抑郁症更重了,整个人像被阴影罩着。

吴晓敏为了帮丈夫,卖了市区的房子,带朴树去郊区租了个安静院子,还抱来两只小狗陪他。

慢慢调养着,朴树状态好了些。

2010年和麦田音乐合约到期,他也没续约,自己当独立音乐人。

那几年他很少露面,专心养病写歌,吴晓敏一直守在旁边。

2014年,韩寒找他写电影主题曲《平凡之路》,歌一出来又火了,很多人听着哭,朴树却还是老样子,不跑通告,专心音乐。

回头看朴树这一路,他不是叛逆,是清楚自己要什么。

高知家庭出身,没被绑架走学术路,退学追梦。

啃老五年,没被质疑打垮。

红了不追名利,守初心。

母亲劝他刷盘子是怕他走弯路,他说写歌赚钱是对音乐有底气。

朴树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不用妥协,不用伪装,简单做自己。

他产量低,25年就三张专辑,但每首都经典,歌迷愿意等。

结婚多年,和妻子分居两地,没孩子,但感情稳当。

如今朴树还在写歌,唱自己的路,就像《平凡之路》里唱的,跨过迷茫,穿过喧嚣,回归平凡。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