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三台盾构机能搅得中印德三国都不安生? 最近,德国驻印度大使阿克曼公开喊话,说中国不让三台德国品牌盾构机出港,给德国企业和印度高铁工程都添了堵。 这事儿得从印度那条命途多舛的高铁说起。 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高铁是印度第一条高速铁路,全长 508 公里,原计划 2022 年完工,结果因为征地难拖到 2021 年才正式开工,现在又推迟到 2028 年竣工,本来就够波折了,这三台盾构机更是给它添了致命一刀。 这条高铁有 21 公里的海底隧道,算是印度挖过的最长地下工程,没有专业盾构机根本动不了工,印度找来找去,盯上了德国海瑞克公司 —— 这家有近 50 年历史的老牌巨头,当年可是推出过直径 17.6 米的世界最大混合盾构机,技术确实硬。 可有意思的是,海瑞克虽然负责设计,却把生产扔给了中国广州的合资工厂。 这倒不是德国人想偷懒,实在是中国的产业链太能打。 早年间海瑞克还能靠技术垄断中国 70% 的盾构机市场,可现在中国早实现了 0.5 米到 18 米直径盾构机的全体系覆盖,“京华号”“深江 1 号” 这些设备不仅技术领先,还装了 AI 地质识别系统,施工效率比传统设备高 30%,地表沉降能控制到毫米级。 反观海瑞克,2023 年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不足 10%,离了中国的工程师和配套产业,它连设备都造不出来。 这三台直径超 12 米的混合盾构机,整机重量得超 3000 吨,装机功率近万瓦,放在广州造既省成本又保质量,德国根本没理由拒绝。 按计划 2024 年 10 月设备就得发往印度,可偏偏卡在了出港环节。 德国驻印度大使阿克曼急着喊话,说中国故意添堵,可他没说这三台设备里藏着稀土永磁电机 —— 这玩意儿早被列入中国出口管制清单,必须提交最终用户证明和技术用途说明才给放行。 印度那边要么是手续没办全,要么是不想按规矩来,反正就是卡着不动。 这一卡对印度的影响可太大了,这条高铁已经花了 1.8 万亿日元,其中 1 万亿还是日本的低息贷款,原本 300 公里高架桥都竣工了,孟买地下车站的基坑也挖了 14.2 万立方米,就差这海底隧道收尾,结果因为三台设备停摆,工期又得往后拖。 要知道这盾构机是订制的,专门适配印度沿海的地质条件,换别的设备根本用不了,印度施工队除了干瞪眼没别的招。 德国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海瑞克本来市场份额就缩水,要是丢了印度这个大单,口碑更得崩。 情急之下说要去印度建工厂,搞供应链多元化,这话听着热闹,其实根本不现实。 盾构机不是拼乐高,光核心零部件就有上万个,印度既没有精密制造的产业链,也缺懂技术的工程师,真要建厂,光设备调试就得花好几年,成本比从中国进口高好几倍。 更讽刺的是,海瑞克当年能在中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中国的产业链支撑,现在反过来想绕开中国,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之前有媒体算过,中国盾构机的生产周期比德国短 40%,价格低 30%,就算德国真在印度造出设备,性价比也拼不过中国,到时候怕是连剩下的 10% 市场份额都保不住。 其实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全球产业链绕不开中国的缩影。 以前总说德国技术牛、印度市场大,可真到造设备的时候才发现,离开中国的制造能力啥也不是。 海瑞克把工厂放广州,是看上了中国的产业配套;印度找海瑞克买设备,是离不开德国的技术设计;可中国一按出口管制的开关,两边都得着急。 德国大使喊得越凶,越说明他们依赖中国的生产能力;印度越催着要设备,越暴露了自己工业基础的薄弱。 这三台盾构机就像个照妖镜,把三国的短板都照得明明白白 —— 德国没了中国造不出设备,印度没了设备建不成高铁,而中国握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自然有说话的底气。
谁能想到,三台盾构机能搅得中印德三国都不安生? 最近,德国驻印度大使阿克曼公开喊
静闻稻香意韵绵
2025-10-08 19:37:07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