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成龙以50万的年薪请陈德森当他的司机,但四年后陈德森却说:“大哥,我不想再给你当司机了。”成龙气得20年不理陈德森。 主要信源:(云上故事会——导演陈德森与成龙的“恩怨”史:成龙20年没理他,一句话感动了他) 1982年的香港影坛,成龙已是如日中天的武打巨星。 那时的香港电影业正值黄金时期,邵氏和嘉禾两大电影公司竞争激烈,电影院门口总是排着长龙。 在这样的背景下,某日成龙在半岛酒店的咖啡厅约见了一位年轻人陈德森。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精致的咖啡杯上,成龙开出50万年薪的优渥条件,邀请其担任私人司机。 这个薪资在当时堪称天价,足以在九龙塘买下一套不错的公寓,充分体现成龙对人才的重视。 陈德森稍作思考后便欣然应允,从此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助理生涯。 起初的相处十分融洽。 每天清晨五点半,陈德森都会准时驾驶着黑色的劳斯莱斯,出现在成龙位于浅水湾的别墅前。 他总是提前十分钟到达,仔细检查车况,调整好座椅位置。 车内总是备好温度适宜的乌龙茶和当日报纸,细节处可见陈德森的用心。 成龙拍戏时,他就在片场角落安静等候,细心观察电影拍摄的每个环节; 成龙应酬时,他负责安排行程、打点琐事,时刻保持警觉。 这种默契的配合持续了整整四年,期间陈德森还自学了日语和英语,以便更好地协助成龙处理国际事务。 然而到了1986年,情况发生了转变。 某个深秋的雨夜,湿滑的路面反射着街灯的昏黄光晕,当陈德森照例送成龙回家时,却在车上突然提出辞职。 雨点密集地敲打着车窗,车内气氛一度凝滞。 成龙难以置信地追问原因,陈德森坦言自己怀揣着导演梦想,这些年在片场的观察学习更坚定了他的信念,不愿永远停留在司机岗位。 这个回答让成龙深感失望,他认为陈德森辜负了自己的栽培之心,同时也担心这个年轻人好高骛远。 自此之后,两人关系急转直下。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香港电影业经历了从黄金时代到低谷的变迁,但即便在各大电影颁奖礼上偶遇,成龙也始终对陈德森视而不见。 有次在金像奖后台,陈德森主动上前打招呼,成龙却转身与旁人交谈,留下尴尬的场面。 这种刻意的疏远,成为香港影坛人尽皆知的往事。 在这段岁月里,陈德森从最基础的场记做起,经常熬夜研究镜头语言,逐渐在电影圈站稳脚跟。 转机出现在2006年。 当时陈德森正在筹备电影《特务迷城》,这部电影需要大量特效和跨国取景,预算相当紧张。 就在这时,成龙却意外主动联系,表示希望出演主角。 在尖沙咀的一间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的私人会所里,两位年过半百的电影人终于开诚布公。 成龙坦言,这些年来其实一直暗中关注着陈德森的发展,从《晚九朝五》到《紫雨风暴》,每一部作品都曾仔细观看。 而陈德森也道出当年辞职的真实想法:并非不感恩,而是不愿永远活在别人的光环之下,想用自己的方式为香港电影贡献力量。 这次坦诚的交谈化解了长达二十年的心结。 在《特务迷城》的拍摄现场,成龙完全尊重陈德森的导演权威,甚至主动要求重拍不满意的镜头。 某个特别困难的武打场景,成龙反复拍摄了十几次,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2009年,当陈德森凭借《十月围城》荣获金像奖最佳导演时,成龙在台下热烈鼓掌,眼中满是欣慰。 这部电影不仅汇聚了甄子丹、谢霆锋等当红明星,更以其精良制作成为香港电影复兴的标志性作品。 这段跨越数十年的恩怨情仇,折射出香港电影圈的师徒关系变迁。 从最初的知遇之恩,到中途的分道扬镳,再到最后的冰释前嫌,不仅见证了两个电影人的成长,也映射出整个华语影坛的时代变迁。 如今,已成资深导演的陈德森仍时常感慨:人生如戏,最重要的不是停留在哪个位置,而是始终保持追梦的勇气。 他的办公室墙上至今挂着一张发黄的照片,记录着1982年他第一次为成龙开车时的青涩模样,提醒着自己不忘初心。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2年,成龙以50万的年薪请陈德森当他的司机,但四年后陈德森却说:“大哥,我
尔说娱乐
2025-10-09 09:45: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