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知道,目前新加坡人不希望西方落后于中国的,他们整天在呼吁西方要防备中国,表面上看,新加坡的华人居多,但是这些人经过完全的西化教育后,只是躯壳为华人,内在的思维逻辑早已完全西化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走在新加坡乌节路上,你会觉得这就是另一个华人社会,招牌上写着中文,餐馆里飘着熟悉的味道,街边小贩操着带口音的华语跟你搭讪,可当你真正坐下来跟这些人聊天,你会发现一件挺魔幻的事情——他们看中国的眼神,比西方人还要警惕。 李显龙去年在多个国际场合反复强调同一件事,西方不能在科技竞争中输给中国,这话从一个华人总理嘴里说出来,听着就让人觉得别扭,但你要是了解新加坡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就会明白这种态度从哪儿来的。 这得从他们的课堂说起,新加坡小学生每周上英语课的时间,比学华语多出两倍不止,数学题用英文出,科学实验用英文写报告,连体育课老师吹哨子都喊的是英文口令。 华语课呢,就像咱们小时候上的劳技课,有是有,但谁也不当回事,考试成绩单上,英语占的权重能决定你上哪所中学,华语最多影响你能不能拿个全科优秀的虚名。 这套教育体系运转了五十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的领英主页上挂着伦敦政经学院或者哈佛商学院的学位,简历里的工作经历清一色是跨国公司的亚太总部,朋友圈分享的文章来自《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你问他们对儒家文化怎么看,多半会礼貌地笑笑说那是祖辈的事了。 更直接的证据在樟宜军港,美国海军的濒海战斗舰在那儿进进出出就跟回自己家似的,码头工人都认识哪艘船上的大兵爱喝什么牌子的啤酒。 去年澳大利亚准备搞核潜艇,周边国家还在担心核扩散风险的时候,新加坡政府第一个跳出来说欢迎停靠,这种军事上的站队,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来得实在。 经济账就更明白了,新加坡那些写字楼里的律师事务所,服务的客户大部分是欧美企业在东南亚的分支,金融城里交易的货币,美元和欧元占了八成以上。 去看看他们的贸易数据,虽然跟中国的生意也做得不少,但真正让这个城市国家保持繁荣的,还是那些从伦敦和纽约飞来的投资和订单。 5G网络建设的时候,华为的技术测试结果摆在那儿,性价比也摆在那儿,可最后主要合同还是给了欧洲公司,这种选择背后的考量,根本不需要什么政治分析师来解读。 有意思的是他们自己对这种身份的界定,你在新加坡待久了会发现,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加坡华人,最怕被人当成中国人,他们会特别强调自己是新加坡人,甚至在英文发音上刻意模仿英式口音。 政府这些年也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把多元种族和国际化当成国家品牌往外推,生怕被贴上华人国家的标签。 这种小心翼翼不是没有原因,周边是穆斯林占多数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头顶上还有个随时关注东南亚局势的美国,稍微表现出点亲近中国的意思,两边都得罪不起。 所以当中国科技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的时候,新加坡精英阶层感受到的不是同胞的荣耀,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 他们担心的是,一旦中国主导的秩序取代了现有的西方规则,那些靠服务西方资本积累起来的优势还能不能保得住,这就像一个在外企干了二十年的高管,突然发现市场格局要变天了,他当然要想办法维护原有的体系。 这种焦虑在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明显,你去看新加坡媒体对中国新闻的报道,用词和角度跟BBC没什么区别,他们的智库发布的研究报告,核心观点永远是西方需要联合起来应对中国挑战,这不是什么阴谋,就是一群既得利益者在保护自己熟悉的生存环境罢了。 说到底,新加坡这个国家的整个运作逻辑,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上,教育塑造思维,思维决定立场,立场影响政策,这是一条完整的链条。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有些人不知道,目前新加坡人不希望西方落后于中国的,他们整天在呼吁西方要防备中国,
如梦菲记
2025-10-09 10:46:12
0
阅读:86
精彩有我
我们主要也是不拿他们当回事,屁大点的地方,没多大波涛,我们的目标全世界,新加坡算个小🐛子
无所谓
新加坡人已不算纯华人,它们是所谓的香蕉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新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