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泰安一农民挖出一18斤铜锈疙瘩,觉得没用便拿来压酸菜,谁知2个月后妻子惊喜地发现,铜锈疙瘩变得金光闪闪! 山东泰安大汶口镇农民岳荣安在大汶河河床挖沙时,竟意外挖出一块 18 斤重的铜锈疙瘩。 本来它被用来压酸菜,却在两个月后显露出金光? 那年,岳荣安正在为给家里修建宅基地积攒建材,常去附近的大汶河河床挖沙土。 彼时河床因枯水期干涸开裂,泥土松软,挖起来不算费力。 这日,他刚挖满一车沙石准备返回,自家养的小狗却突然朝着前方一个方向疯狂狂吠。 俗话说 “狗通人性,遇事预警”。 当时,岳荣安心里犯嘀咕,顺着土狗的视线望去,发现它盯着的地方有个刚被刨出来的土坑。 在好奇心驱使下,他走上前查看,竟见坑里埋着一个黑乎乎的物件。 他试着伸手去抓,一使劲才发现这物件格外沉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个长约半米、宽约三分之一米的东西从土里拖出来。 仔细一看,原来是块表面布满锈迹的铜制品,模样像个破旧的半圆盖子。 岳荣安掂量一番,估摸着至少有 18 斤重。 虽看着破旧简陋,但这物件长得不一般。 岳荣安没多想,抱着它回了家。 路上遇到邻居,大家都围过来打听,听闻是从河床上挖来的,纷纷表示新鲜,可谁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个啥。 回到家,妻子李桂芬见他抱回这么个大铜块,满脸疑惑。 李长福也没多说什么就把铜疙瘩搁在院角,媳妇王婶瞅了眼,下了决定:“这么沉,压酸菜坛子正合适!” 自此,这块铜锈疙瘩便在酸菜坛上安了身,没人再过多关注。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两个月光景过去了。 一天清晨,李桂芬像往常一样打开酸菜坛准备做早饭,刚掀开坛盖,眼前的景象让她瞬间愣住了。 原本黑乎乎、满是锈迹的铜块,此刻竟变得金光灿灿,铜块表面的花纹也显露出来。 她赶紧喊来岳荣安,两人围着铜块仔细打量。 岳荣安心里犯起了嘀咕:“这铜块如此奇特,万一是古董呢?” 思来想去,他觉得该把这东西送到文物部门,请专家鉴定一番,也好弄清楚它的来历。 打定主意后,岳荣安带东西来到了泰安市文物局。 专家们一见到这个铜块,便立刻围了上来。 其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铜块背面发现了刻着的文字,仔细辨认后,他难掩激动地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这上面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年代的文字,眼前这个铜块,竟是一件至少有 1500 年历史的北魏青铜佛像!” 其他专家听闻后,也纷纷凑上前查看,看着佛像上繁复精致的花纹与独特造型,无不连连称赞。 他们介绍:“这佛像上的火焰纹与莲花浮雕尤为精美,充分展现了北魏时期极高的工艺水平,这样的文物在如今存世量极少,堪称稀世珍宝。” 泰安博物馆得知消息后,当即决定将这件北魏青铜佛像永久收藏。 为了感谢岳荣安主动上交文物,博物馆还按照当时的规定,给予了他一定的奖励。 村里人得知后,有人急了:“卖了分钱多好!” 他梗着脖子:“俺种地的,祖宗的东西不能瞎折腾。” 岳荣安也因此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大家都称他为 “佛像发现者”。 每当有人问起这段经历,岳荣安总会感慨,当初只是觉得那个铜块形状奇特,完全没料到它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珍贵的价值。 他还总说,要不是自家小狗当时的异常反应,他也不会发现这个宝贝,能与这件北魏稀世珍宝结下不解之缘,多亏了那只通人性的小狗。 如今,这尊北魏青铜佛像静静陈列在泰安市博物馆里,成为了馆中的镇馆之宝。 它不仅向世人展现了 1500 年前北魏时期卓越的佛教艺术,更承载着一段普通农民与文物的奇妙缘分。 岳荣安当初一个朴实的决定,让这件沉睡千年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那段遥远的历史。 而他的故事,也如同这尊佛像一般,在当地被人们久久传颂。 主要信源:(微信公众平台——山东农民挖出一18斤铜锈疙瘩,觉得没用拿来压酸菜,谁知2个月后...)
不得不说,1400年前为武则天选陵的人太可怕了。这是卫星拍的,武则天陵墓周边的照
【62评论】【184点赞】
申帅
[得瑟]小编又想骗俺,上交祖传的唐伯虎真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