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议:上班前三天少干活!网友:推送给老板们了吗? 国庆刚过,不少人还没从

豌豆大说法 2025-10-09 11:46:04

医生建议:上班前三天少干活!网友:推送给老板们了吗? 国庆刚过,不少人还没从 “躺平模式” 切换回来,北京某医院一位主任医师的话就火了 —— 说长假后失眠、乏力、没精神,这是 “节后综合征”,山东某医院的专家更实在,直接建议刚上班前三天别干重活,不然身体扛不住。 本以为是句贴心话,结果评论区直接炸开锅,最戳心的就是那句 “你别光推给我啊”,这话里的委屈,咱打工人一看就懂,那真是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先说说为啥身体会这样,真不是咱故意偷懒。上海市某精神专家解释得挺通俗:假期里要么出去浪,要么在家刷手机、吃大餐,这些都是 “强刺激”,把大脑里的 “快乐因子” 多巴胺给催得老高。 可大脑也精明,刺激多了就 “脱敏”,相当于把 “快乐阈值” 拉上去了。 一上班,啥刺激都没了,多巴胺一下 “断了供”,身体就跟 “没了电的手机” 似的,提不起劲、坐不住,这不是懒,是身体在喊 “歇会儿,我还没缓过来呢”。 郑州市一位医生也说,这不是真生病,就是生活节奏突然变了,生物钟和心理压力闹别扭,跟 “刚跑完百米突然让站军姿” 似的,谁都适应不了。 就说睡眠吧,假期里咱多少人是 “凌晨睡、中午起”,生物钟早乱成 “一锅粥” 了。 这种作息一到上班就 “掉链子”,前一晚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硬撑着去上班,整个人跟 “踩在棉花上” 似的,脑子转不动。 假期顿顿大鱼大肉,肠胃早被 “伺候” 得负担重重,一上班要是赶项目,连口热饭都吃不上,腹胀、腹痛跟着来。 这时候再硬干重活,身体能扛住才怪!之前就有新闻,一个小伙子收假第一天就赶项目,结果心慌胸闷被送急诊,查出来是 “假日心脏综合征”,医生说就是累的加作息乱的,幸好送得早,不然真要 “吃大亏”。 可网友的吐槽也没毛病,“少干活” 听着美,真要做起来比 “登天还难”。有网友说:“假前堆的活儿都快摞成山了,领导上班第一天就追着要报表,我敢少干活?那不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吗?” 还有人更实在:“放慢节奏?绩效考核不看这个啊!全勤奖、奖金都拴在活儿上,少干一点,月底钱包就‘瘪一截’,咱敢吗?” 。 现实里,有几个单位会给咱留 “缓冲期”?假期一结束,立马就得 “满负荷启动”,这时候让咱自己 “少干活”,不就是让咱在 “健康” 和 “饭碗” 之间选一个吗?这哪儿是选啊,分明是 “两难全”。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还把不同人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有人说医生 “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懂职场的苦;也有人替医生辩解,说建议是科学的,怪就怪现实不允许。 其实两边都没说错,山东某医院的专家建议 “循序渐进干工作”,本质是让身体和工作节奏 “慢慢搭调”,刚开始先做点杂事,比如整理文件、回复邮件,慢慢找状态,这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 的道理。 可现实里,企业更看重 “效率”,哪会管咱 “身体适不适应”?这就造成了 “说的比唱的好听,做起来难如登天”,建议和现实完全 “对不上茬”。 那这事就没辙了?也不是。光明网的专家给了个实在招,关键是 “让多巴胺慢慢降下来”,别一下子 “踩急刹车”。假期最后一两天就别熬夜刷手机了,早点睡,先把生物钟往回调调;上班后把活儿拆成小块,完成一个就给自己点小奖励,比如泡杯好茶、到楼下走十分钟,慢慢找工作的感觉。 要知道 “人是铁,饭是钢,歇好才能干得强”,员工状态好了,干活才有效率,总比让大家 “带着病干活,越干越错” 强吧? 医生的建议没毛病,是为咱身体好;咱打工人的吐槽也没毛病,是现实太无奈。 信息来源: 光明网 2025-10-09 “医生建议上班前三天少干活”引热议!网友:你别光推给我啊……

0 阅读:53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